鳌拜到底做了些什么?康熙就是容不下他
极品小处男处v 发表于:2021-11-16 07:45:37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40
一个臣子,即便功劳再大,也不能去觊觎皇权,一旦有了这样的心思,那就离灭亡不远了。

鳌拜,正是犯了这样的大忌。

平心而论,鳌拜算是大清的功臣,三朝元老,从皇太极时代就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他对皇室一脉,极其地忠诚。

皇太极死后,爆发了皇位争夺战,以皇太子长子豪格为首的两黄旗,和以皇太极十四弟多尔衮为首的两白旗,针锋相对,势同水火。

鳌拜,就是豪格的坚定支持者,而且态度非常坚决,没有一点拖泥带水。



1643年8月14日,代善在崇政殿召集八旗会议,重点讨论继承人的问题。鳌拜率领镶黄旗精锐力量,全副武装地包围在崇政殿之外,并声称:“我们吃先帝的饭,穿先帝的衣,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们宁可从死先帝于地下”。

多尔衮当然也不是吃素的,你以为两白旗手里的家伙事儿,是烧火棍吗? 会议激烈地讨论了一天,也没有讨论出结果,最后不欢而散。

在孝庄的合纵连横之下,多尔衮接受了一个折中的方案,立皇太极的幼子福临为新帝,由多尔衮出任摄政王。

这个方案,表面上是皇室一脉的两黄旗获胜了,但是,朝廷大权,却掌握在了多尔衮的手里。

这下鳌拜惨了,用脚后跟想想也知道,多尔衮要开始打击他了。

果然,在多尔衮执政的7年时间里,鳌拜先后3次被坐罪论处,最后一次差点被判了死刑,从鬼门关里走了一遭。

直到多尔衮去世,鳌拜才真正地“熬出来”,果然,他的对手都是被他“熬”败的。

顺治去世后,鳌拜成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他以一己之力熬走了索尼,斗败了苏克萨哈,收复了遏必隆,独揽了大清国的朝政大权,他甚至敢假传圣旨,自作主张,就连孝庄太后,都要忌惮他三分。

俗话说:“上帝要让你灭亡,必先让你疯狂”,晚年的鳌拜,正是陶醉在这种疯狂之中,渐渐走上了不归路。

奋勇杀敌,荣获“满洲第一勇士”

鳌拜,是正宗的满洲镶黄旗人,瓜尔佳氏,将门之后,年轻的时候就跟着皇太极东征朝鲜,西征蒙古。

天启年间,明朝大将毛文龙驻扎在皮岛,利用地形优势,时不时地出动骚扰后金,成为皇太极的心腹大患。

为了攻克皮岛,皇太极派阿济格率军出征。

经过一番分析之后,阿济格决定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一路从海面进军,摆出主攻的态势,实为“佯攻”,另一路乘坐轻舟快艇,快速在西北角登陆,发起冲锋。

鳌拜,就被编在第二路。

没想到,毛文龙根本就没有上当,玩兵法,汉人才是老祖宗。当鳌拜带着人马登陆以后,面对他的就是令人闻风丧胆的“红衣大炮”。

鳌拜没有退路,只能冲锋,他身先士卒,第一个发起冲锋,与明军展开了肉搏战,最终以身上挂彩无数为代价,拿下了皮岛。

事后,皇太极论功行赏,授予鳌拜“巴图鲁”的称号,在满语里,就是“勇士”的意思。鳌拜“满洲第一勇士”的称号,就是从这里来的。

1641年,鳌拜跟随郑亲王济尔哈朗参加锦州战役。在济尔哈朗指挥失利的情况下,鳌拜果断出击,击败了明军的骑兵,并冲进步兵阵地,五战五胜。8月,皇太极亲自率大军增援,最后获得了锦州战役的胜利。

这一战之后,鳌拜晋升为镶黄旗护军统领,正式成为“中层领导”。

鳌拜的前半生,可以说都是在为皇太极卖命,皇太极对他也非常不错,不断地加官进爵,因此,对于鳌拜来说,皇太极对他有知遇之恩。

他对皇太极非常地忠心,甚至为了维护皇太极一脉的帝位,他不惜与多尔衮兵戎相见。而这,也为他带来了7年的人生低谷。

遭到打压,三次被坐罪论处

皇位大战中,鳌拜押宝豪格,而且是一把梭哈的那种,根本没有给自己留后路,就是和多尔衮正面硬刚。

鳌拜还曾经放言:“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镶黄旗将士就随先帝而去”。

没想到,最后的结果是立皇太极的幼子福临为帝,多尔衮为摄政王,总揽大权。这下,鳌拜就尴尬了。

新帝确实是皇太极的儿子,不过不是豪格,而是6岁的小福临,啥也不懂的一个小屁孩,大权还是在多尔衮手里攥着。

鳌拜被这一记闷棍,打得好长时间反应不过来。



1644年,多尔衮带领八旗清军,浩浩荡荡地进入北京城,随后,鳌拜就被“发配”了出去,让他去追击农民军。

鳌拜也知道,自己在北京城里待着碍眼,多尔衮已经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他还不如杀到一线去,用军功来化解空气中那么一丝丝小尴尬。

鳌拜先是跟随阿济格追击李自成,从内蒙进入陕北,一路追到潼关,西安,李自成被迫放弃西安,跑到湖北,鳌拜又继续追在湖北,最后,李自成在湖北武当山被一伙地主武装杀害。鳌拜继续追剿李自成残部,顺便攻陷了河南,湖北,江西等地。

随后,他又跟随豪哥去追击张献忠。在西充一带,两军遭遇,鳌拜再次身先士卒,与张献忠大战一张,就在这场战斗中,张献忠被杀,大西政权倒台。

可以说,满清入关后,能够迅速地平定整个中原,鳌拜是立有大功的。但是,即便如此,多尔衮也不放过每一次“整”他的机会。

第一次,是因为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对顺治不尊敬,天天说他是个“小屁孩”,多尔衮觉得这样不妥,就让大家开会,公开批评一下这个事儿,当时的正黄旗旗主谭泰觉得,这样做阿济格会很没面子,于是就没有开这个会。

鳌拜作为“中层领导”,自然是听领导的,但是,多尔衮却把罪名落到鳌拜身上,罚了他100两银子。

第二次,是因为鳌拜的一个手下,希尔良,谎报军功,被多尔衮发现后,又责怪鳌拜:“你这个领导是怎么当的,罚100两银子”。

第三次,是多尔衮生病了,想让顺治来看他一下,以显示自己的地位,他就暗示了鳌拜的手下锡翰,锡翰也很聪明,赶紧就向顺治转达了这个意思。

结果,多尔衮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又说:“顺治是领导,我是下属,怎么能让领导来看下属呢,鳌拜,你是怎么教育你的手下的,按律该当死罪”。

鳌拜憋屈啊,奶奶的,这三件事,哪一件跟我有关系,为啥非得把我拉扯上?就这样,鳌拜在多尔衮时代,度过了7年的人生低谷。

迎来高光,从巅峰跌下“神坛”

1650年,多尔衮在外出打猎的时候,跌下马摔死了,最高兴的人除了顺治,就是鳌拜了。

这个时候,顺治也长大了,听说了鳌拜的忠勇之士,就引为心腹,参与朝廷大事。鳌拜,也终于走出了人生的低谷,迈入“高层领导”序列。

1661年,顺治去世,传位于8岁的三子玄烨,并留下遗命,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为辅政大臣。

这四个人当中,索尼年老,随时都会“到点退休”,因此,不大爱管事儿;苏克萨哈属于镶白旗,原本是多尔衮的人,但是,多尔衮一死,他立马调转枪口,大肆揭发多尔衮,受到顺治的重用,鳌拜非常鄙视他;遏必隆是墙头草,随风倒,没啥主见。

因此,鳌拜,就隐隐地以老大自居,开始发号施令。

清军入关后,在关内关外大肆圈地,分配给八旗子弟。多尔衮在位的时候,把关内的一些好地,都分给了两白旗,把一些把不太好的地,分给了两黄旗。

康熙继位后,为了缓和满汉矛盾,下令停止圈地。

鳌拜上台后,为了报当年的一箭之仇,主动提出,要对调圈地,就是把当年分给两白的好地,对调给两黄旗。

这件事,遭到了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三人的联名反对,他们认为,这样做只会劳民伤财,而且会重新引起满汉矛盾。

康熙也认为,自己已经下令停止圈地,就不宜再提圈地的事儿。但是,鳌拜还是一手遮天地处死了这三个人。



1667年,索尼去世,在去世前,他告诉康熙,你已经14岁了,该亲政了。其实,索尼的潜台词是:“鳌拜已经猖狂太久了,再不亲政,你就和你爹一样,沦为傀儡了”。

在孝庄的支持下,14岁的康熙正式亲政。

皇帝已经亲政,辅政大臣就没有必要了,于是苏克萨哈主动提出辞职,他这样做有两个目的,第一是向康熙表态,支持亲政,第二是逼迫鳌拜,我都退了,你还好意思赖着不走吗?

鳌拜没有把苏克萨哈放在眼里,也没有把康熙亲政放在眼里,他网罗了24大罪名,把苏克萨哈直接处死,一点面子都不给康熙,甚至连孝庄太后,都没有表示反对。

鳌拜天真地以为,苏克萨哈一死,朝廷里再也没有人对他进行掣肘,他利用议政王大臣会议控制着朝廷大权,虽无皇帝之名,但行皇帝之实,风头堪比当年的摄政王多尔衮。

自古以来,皇权一旦被威胁,无非两个结果,一个是皇帝被架空,甚至被篡位,另外一个是皇权反击,权臣落马。

很不幸,鳌拜碰到了一个强势的康熙。

康熙利用一群摔跤的少年,在鳌拜毫无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一举捉住了他,并当场宣布30大罪状,其中第一条,就是擅自杀死了朝廷重臣,苏克萨哈。

原本,康熙是要直接处死鳌拜的,但是,当他到大牢中去看鳌拜的时候,鳌拜撩起衣服,展示出了他身上的40道伤疤,每一道,都是为了大清的江山而中,其中一道,还是为了救皇太极。

康熙心软了,留了他一命,改判为监禁。

不过,跌落“神坛”的打击,对于鳌拜来说过于巨大,很快就去世了。

擒鳌拜,是康熙皇帝生涯中的一件重大事件,扫除鳌拜后,康熙才能真正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治理这个国家。

而鳌拜,原本功勋卓著,有拥立之功,又有辅政之功,如果能控制住权力欲,流芳千古也不是没有可能。

可惜,他头脑过热,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不知道屁股往哪里搁,最终引火烧身。

做人,还是要清醒一些,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古人诚不欺我!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西充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