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何不杀鳌拜,不是他罪不至死,而是鳌拜功劳实在太大
阳光里的他 发表于:2021-9-22 08:33:58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52
皇太极死后,他的弟弟多尔衮和儿子豪格两人开始争夺起了皇位,但多尔衮和豪格的实力相当,谁也赢不了谁,最后他们选择了一个折中方案,扶持皇太极的另一个儿子福临当了皇帝,而多尔衮在扶持福临当皇帝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所以事后因功做了福临的摄政王。

不过多尔衮是个权力欲很强的人,他当上摄政王后,就大权独揽,让福临成了他的傀儡。即使福临长大后,多尔衮都没有交权,这让福临和孝庄太后,对宗室成员辅政心有忌惮,于是在福临去世时,给儿子康熙安排辅政大臣时,没有选择宗室成员,而是选择了四个忠心耿耿的外臣。



康熙的四个辅政大臣是索尼(正黄旗)、苏克萨哈(正白旗)、遏必隆(镶黄旗)和鳌拜(镶黄旗) ,索尼是辅臣之首,鳌拜则位居第四。

这4人中,苏克萨哈是正白旗人,属于多尔衮阵营的人,多尔衮去世后,他背叛多尔衮,帮助福临清算多尔衮,这让他被索尼、鳌拜,以及宗室成员和大臣鄙视,在四大辅臣中没有地位和话语权,而遏必隆为人庸懦,无主见,处处附和鳌拜,索尼虽是辅臣之首,但年老多病,畏事避祸,在很多事情上往往疏于过问,也不想和鳌拜正面刚,所以形成了鳌拜一家独大的局面。

鳌拜没有做过谋逆之事,他忠于满清和康熙,并且为康熙的皇位稳固和江山治理,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鳌拜的贪权和张扬跋扈,以及势力愈盛,威胁到了康熙的皇权,这让鳌拜成了康熙的眼中钉。



鳌拜和康熙的矛盾也是一步步激化的。康熙身边的侍卫费扬古之子倭赫,因为对鳌拜态度傲慢,被鳌拜以倭赫等人擅骑御马、取御用弓矢射鹿的罪名处死。因这件事,费扬古对鳌拜痛恨不已,但鳌拜随后以“怨望”的罪名,将他及其子尼侃、萨哈连一并处死,家产籍没,这让康熙很不满。

不久后,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3人违拗鳌拜的换地要求,惹怒了鳌拜,鳌拜要以“藐视上命”将3人处死。这3人都是朝廷重臣,他们并无大罪,只是惹怒了鳌拜而被妄加罪名而已,所以康熙因为顾及鳌拜,只是下令将他们每人各鞭一百,没收家产,但鳌拜毫无顾忌,将他们3人矫旨处死,然后强行换地,这让康熙对鳌拜恨之入骨,欲将其除之而后快。



但此时的鳌拜势力正盛,康熙还不敢和鳌拜正面硬刚,他只能选择隐忍。随后,鳌拜势力越加强大后,辅臣苏克萨哈为了帮助康熙夺回权力,提出解除辅政之职,让康熙亲政。鳌拜不愿放弃权力,所以他倒打一耙,给苏克萨哈罗列了24条罪状,要凌迟处死。康熙知道苏克萨哈不该杀,也不愿杀苏克萨哈,但鳌拜“攘臂上前,强奏累日”,强硬将苏克萨哈处以绞刑,并诛其族。

此事,让鳌拜和康熙的矛盾彻底激化,康熙有了除掉鳌拜之心。康熙在索尼之子索额图的帮助下,训练了一批亲贵子弟,他们在鳌拜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将鳌拜生擒。随后,康熙将鳌拜交由议政王大臣等审讯,议政王大臣会议给鳌拜定了30多条罪状,并对鳌拜处以革职、立斩。



议政王大臣给鳌拜罗列的罪名,足以将鳌拜满门抄斩,但是鳌拜请求觐见康熙,让康熙看他为救康熙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最终鳌拜身上的累累伤痕,以及他对皇太极和顺治两位皇帝的功绩,让康熙感伤,最终对其对大处理,免死禁锢。随后鳌拜的党羽遭到了康熙的清算,鳌拜也在禁所死去。这个时候,鳌拜的影响总算被康熙清除,康熙开始亲政,并成为一代明君。

鳌拜对大清的功勋是非常大的,可以分为3个部分。皇太极时期,鳌拜已经是一员勇猛的大将,他在皮岛之战、松锦会战、西充之战等众多战役中,身先士卒,为皇太极立下了赫赫战功。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要争夺皇位,鳌拜等人也是站出来坚决反对,这才有了福临当皇帝之事。



多尔衮当摄政王后,对鳌拜等反对他的人展开了打压,但是鳌拜在灭李自成、张献忠等战役中,建立了赫赫功勋,鳌拜依仗着他的功勋,总能够逃过一死。多尔衮死后,忠心耿耿,功勋赫赫的鳌拜和索尼等人,得到了顺治的重用,并将他们安排为了康熙的辅政大臣。

鳌拜对康熙也是有恩的。康熙即位时,大清面临着严重的内忧问题,而鳌拜等辅臣施行的一系列政策,缓解了大清内部的矛盾,让大清的经济得到了恢复等,帮助康熙稳固了皇权,所以鳌拜因为赫赫功勋和对大清的贡献,多尔衮没有杀他,康熙也不忍心杀他,这才保住了他的性命。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西充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