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溯源浪漫在蓬安银汉流传
银鲜目江探 发表于:2021-8-13 18:50:35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84
8月14日,是中国的传统七夕节。近年来,在七夕节来临之际,无论是在网上或是现实中,都讨论着七夕节的起源地究竟在哪?而位于蓬安银汉镇,有一座曾被当地人考证为汉代建造的石拱桥,视为七夕节的起源。12日上午,记者驱车前往蓬安县银汉镇,一探究竟。






游客古装拍照
探秘浪漫·拱桥成银汉人儿时记忆
昨日上午,到达银汉镇政府时,已临近9点,此时,天空飘落着细雨。由于当场,所以街上的行人非常多。我们向一座名叫“鹊桥仙”石拱桥进发。
说起“鹊桥仙”的故事时,银汉镇副镇长龙智辉告诉记者:“我来到这里工作之前,就已听说它的故事了。早些年,镇政府针对七夕节起源地的认证申报就做了方案,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件事就搁置了下来。”
“近几年来,镇上也曾在石拱桥上搞过不少活动。”龙智辉介绍,这两年常有当地的汉服爱好者来此上演情景剧,模仿“牛郎织女”从空中缓缓降落,或从桥上走过,或在桥中央相会。这样的场面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欣赏。
在龙智辉的带领下,我们来到石拱桥下河边,这里有当地人考证为汉代建造的一座石拱桥。记者注意到,河不宽,河岸比较整齐。拱桥横跨小河之上,桥顶距水面六七米高。在桥拱两端,各有13级台阶,每级台阶由4根石条砌成。
在桥头,今年已经76岁的新龙村村民李级祥告诉记者,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当自己还是孩童的时候就喜欢在这座桥上玩耍。那时候,桥的两头建有凉亭。由于桥头凉快,一到夏天,当地村民都会来这里纳凉。
解析浪漫·七夕发源地与银汉有关
今年已63岁的李国章是银汉镇二村人,二村即银汉场镇所在地。李国章是个“银汉迷”,对家乡的历史与文化极感兴趣,从年轻时就开始不断收集整理关于佐证“银汉镇是中国七夕节发源地”的各种资料。
“嗬,你上来站在桥拱处看,就可以看到弯弯的银河,广阔的田野尽收眼底。”李国章招呼着记者说道,昔日凌乱的河岸如今修筑起河堤。李国章双鬓点染丝丝白发,曾经那个年轻的“银汉迷”已经不再年轻。为了能够找到更多的佐证资料,确证“银汉镇是中国七夕节发源地”,蓬安县银汉镇民间传统文化研究保护协会顺利成立,李国章任理事长。
李国章介绍说,桥对面曾立有三块石碑,分别为“河道碑”、“鹊桥仙”、“功德碑”。“河道碑”记载了当年河道的成因———由人工挖掘。“鹊桥仙”记载了作为知府的秦观为桥题名的史实。而“功德碑”则记载了当地民众为修建桥上亭子捐资捐物的情形。
前几年,李国章专程到湖北襄樊参加七夕文化节,同时还去过江苏、江西、山东、河北等地了解七夕文化发展,并更坚定了自己“银汉是中国七夕文化发源地”的判断。
延续浪漫·挖掘七夕文化发展旅游
在银汉镇当地人眼里,如果说“鹊桥仙”拱桥是爱情的象征,那么离“鹊桥仙”不足50米的戏楼则是这里的见证。
当天,记者来到戏楼下看见,早在2000年就被列为南充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银汉戏楼,经过修复后焕然一新,这里承载了太多银汉人的记忆。
就在记者采访时,一位老人打趣道:“同志,这里还有没有戏看。”
据了解,银汉历史上曾是巴国银汉县尉府所在地,当年这里是广安、蓬安、岳池通往南充、成都等地的必经之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银汉场镇上的热闹程度不亚于蓬安县城的下河街。处于这里的银汉戏楼,当年风光可想而知。
“作为银汉人,我当然希望自己家乡越来越好。”李国章说,我们这里有这么雄辩的遗存和资料,希望相关部门挖掘“银河”与“鹊桥”历史文化,将鹊桥上的亭子恢复,开设钓鱼、儿童观光等旅游项目。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利用当地的七夕文化举办活动,以此发展当地旅游,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高洁 文/图)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计划你大爷计j 发表于 2021-8-13 18:50:54 | 阅读全部
自从人间生活好了,仙女也飞不起来了,董永的日子过得很滋润[捂脸][捂脸][捂脸]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