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钩沉:衡氏《耕莘堂》历史初探(衡墩壮)
公路美学 发表于:2021-7-23 08:18:51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54

商汤时期,成汤属下有一个著名的贤臣叫伊挚,因为在灭夏桀的过程中功劳至伟,成汤便任命他为尹(宰相),史称“伊尹”。成汤还给伊尹封了个尊号,叫“阿衡”。在古代,“阿”就是“倚靠、仰仗”的意思,“衡”就是“维持、长久”的意思,“阿衡”就是“国之栋梁”之意。

传说,伊尹为姒姓,冒姓有莘氏,是夏禹的后代。据说他曾居于伊川(今河南伊川),因此以其居住地伊水为姓氏,叫伊挚。关于伊尹,历史上还有一个古老动人的传说。据史籍《水经注·伊水》的记载:昔日,有一位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那个地方,在空桑(桑树树洞)里发现了一个婴儿,就是后来的伊尹。因为有莘氏女居住在伊水,所以就以伊为其姓氏。

伊尹长大后,成为一位声誉清高的隐逸之士,躬耕于有莘氏之野,虽然隐居不问世事,但是高才贤名却传遍各地。所以,有志于推翻夏桀的成汤一连三次恳切地请他出山,以辅佐自己灭夏桀。在伊尹的运筹之下,成汤最终推翻了夏王朝,建立了商王朝。成汤去世后,其子太丁继位。但太丁不学好,整日不理朝政,荒淫放荡,因此伊尹以两朝元老的身份,把年轻的太丁放逐到桐地(今河南虞县)去反省,并且代之主持国政。三年后,太丁悔过自新,他又将之迎返,并把政权交还给了太丁。



据说伊尹活到一百来岁,在商王朝初期辅佐了四代五王,是上古时期著名的贤相。当伊尹去世时,商太甲(商太宗)葬之以天子之礼。后来的孟子十分推崇伊尹,称赞他为“圣之任者”。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伊氏出自帝尧祁氏,裔孙伊尹,名字叫挚,为商汤的贤相,生儿子伊陟,是伊氏之始祖。”在伊尹的后裔子孙中,还有以先祖尊号为姓氏者,称阿衡氏,后省文简化分衍为衡氏、阿氏,世代相传至今。

衡氏族人早期活动在河南、山东一带,汉、唐之间向陕西、江、浙等地扩展,在河南南部形成望族,以汝南郡为郡望。如今衡氏族人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今四川省的蓬溪县、宜宾市、绵阳市盐亭县、阆中市、西充县、遂宁市、长宁县、凉山地区,湖南省的衡阳市,山东省的枣庄市薛城区、腾州市、汶上县、临沂市郯城县,天津市的蓟县,河北省的秦皇岛市,江苏省的南京市、常州市、徐州市邳州市、新沂市、睢宁县,苏州市、扬州市、淮安市,河南省的修武县、西平县、封丘县、濮阳市清丰县、郑州市中牟县,甘肃省的甘谷县,安徽省的马鞍山市、砀山县、五河县,陕西省的汉中市、宝鸡市凤翔县,青海省的西宁市,湖北省的荆门市、襄樊市,黑龙江省的双城市,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均有衡氏族人分布。

有关衡氏郡望,一是雁门郡: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置郡,秦朝、汉朝沿用,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宁武、代县一带。东汉时期移治到阴馆(今山西代县),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朝初期,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朝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第二个郡望是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



有关衡氏堂号,有雁门堂:以望立堂。亦有汝南堂:以望立堂。还有阿衡堂:伊尹是商朝的贤相,商汤伐桀灭夏,伊尹之功居多,汤王尊称他为“阿衡”,意思是地位和商汤平衡,不敢以臣待他。在这里我重点说一下耕莘堂。耕莘堂与阿衡堂实出一脉,都来在于商贤伊尹。因伊尹未见汤时耕于莘野,后来伊尹后代子孙便以祖宗耕于莘野之故,取堂号为“耕莘堂”。

大明永乐年间,衡氏子忠公自山西迁邳地居住,为迁邳邑后一世始祖。为纪念鼻祖伊尹耕莘之苦,也为告诫后人要莫忘先祖,耕读传家,便以“耕莘堂”为其家族堂号。因此“耕莘堂”与“阿衡堂”实出一脉,均为阿衡伊尹之后人。只是有别于蒙古衡及宝刀衡等异族之姓。至此,“耕莘堂”衡氏子孙发达,枝繁叶茂,江苏邳州、新沂、睢宁、山东枣庄、腾州、安微五河、砀山等,所有子忠公后裔均以“耕莘堂”为其堂号。以区别于其它衡氏支系。

衡氏先祖伊尹虽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任宰相,但他精通医术、厨艺,懂得养生之术,活到一百多岁。他是衡姓族人的祖先,也是中华民族中医和厨师的开山鼻祖。因为遵循他晚年隐居山林,不事朝廷的遗愿,衡氏后人为官者甚少。所以在历史上很少再见到衡氏官僚。有史可查的历史名人有:

衡胡:(生卒年待考),莒人。著名西汉大臣。精通《周易》,做到太守一级的官,被载入《儒林传》。 衡毅:(生卒年待考),著名汉朝苍梧太守。 衡方:(生卒年待考),著名东汉朝卫尉卿。留有著名的《衡方碑》。衡咸:(生卒年待考),字长宾。著名东汉学者。衡咸是著名学者五鹿充宗的学生。衡咸博学多才,精通经史,辩才过人,曾经当过王莽的讲学大夫。衡岳:(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大臣。衡权: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国民党要员。北伐战争后入伍,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出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一军秘书。行宪后,他当选为监察院监察委员,监察院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衡权逃往台湾,续任“监察委员”。

衡氏“耕莘堂”托体于南岳,肇基于阿衡。自子忠公迁邳后,衡家秉承优良家风,躬耕陇亩,诗书传家。二世三公均让既中进士第,授湖广黄岗县教谕。清朝时期又有衡椒、衡士千、衡洵等三位贡生。后来虽也有出仕之人也只是县处级干部,再无省部级官员,更难仕出朝野,难从祖宗阿衡之英名。然而,衡氏“耕莘堂”汇聚了无数英才,加上均让公之财公之后,和公、镇公、元公的后人们以地改姓,邢家楼,邢家圩之邢姓也是“耕莘堂”衡姓血脉。衡氏“耕莘堂”人丁兴旺,高举爱国、爱族旗帜,在团结族人,振兴族群,为国争光的道路上,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辛勤工作,再创辉煌。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