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一个英国人眼中的四川阆中古城
胡37 发表于:2021-4-5 08:39:50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63


威尔逊

尔勒斯特?亨利?威尔逊(Ernest Henry Wilson),是英国著名植物学家。1876年2月15日,威尔逊出生在英国一个铁路工人家庭,家中有兄妹6人,由于家境贫穷,他在17岁时辍学进入伯明翰植物园当园丁。这位普通的园丁逐渐在伦敦园艺界崭露头角,并成长为一名卓有建树的植物学家,后来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



威尔逊是第一个打开中国西部花园的人。1899年至1911年,他先后4次来到中国西部考察,将数万份植物标本和一千多种植物种子带到西方,为西方的现代文明和东西方科学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1930年10月15日,威尔逊和妻子海伦去探望新婚的女儿,在返程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去世,终年54岁。



在4次中国之旅中,威尔逊3次来到四川。他在四川境内考察时主要选择了两条线路。一是陆路,从巫溪、云阳、开县(现属重庆市)到宣汉,经达州、巴中、仪陇阆中、盐亭、三台、金堂到成都二是水路,从湖北宜昌由长江经重庆抵宜宾,再沿岷江经乐山到成都。


到成都后,他又先后从两个方向进入川西,一是从成都启程,经什邡、绵竹、安县、北川、平武、松潘、茂县、汶川、都江堰返成都;二是从都江堰出发,沿卧龙、小金、丹巴、康定、泸定、汉源、乐山返成都。在长达十余年的考察期间,所到之处,威尔逊拍摄了许多珍贵的照片,详细记录了100多年前四川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
巫溪县城北门及码头



从巫溪县城北门及码头可以看到当年宁静祥和的场景。巫溪地处渝、陕、鄂三省市交界处,位于大巴山东段南麓,是我国中部腹地南北通道的战略要冲。自东汉建县以来,巫溪名称多次变更,明朝为大宁县,因县名与山西临汾的大宁县同名,民国年间改名巫溪县。


据《大宁县志》记载:“光绪22—23年,知县熊登弟以工代赈,沿河岸由北门至东门、南门,用条石建城墙280余丈,高1丈2尺,并作护城河堤。”巫溪古城地处大宁河畔,所以城墙兼有“御敌”和“防洪”的双重功能。图中北门的门洞上有“拱辰”二字。“拱辰”本意为拱卫北极星的意思。出自《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巫溪县大山深处的百姓






云阳城对岸的张飞庙



云阳张飞庙素有“巴蜀胜境”的美称,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而修建。在云阳县城某视野开阔处,威尔逊将位于长江南岸飞凤山麓的张飞庙摄入了镜头。张飞,字翼德,三国时蜀汉重要开国功臣、五虎上将之一。刘备平定益州后,派张飞为巴西(东汉末年至隋朝期在四川和重庆地区的一个郡级行政区划)太守,领军驻守阆中达七年之久,为巩固蜀汉政权,保护阆中一方平安立下汗马功劳。


相传三国后期,张飞被部将范疆、张达暗害,二人取其首级投奔东吴,行至云阳,闻说吴蜀讲和,便将张飞首级抛入江中。一渔翁捕鱼时,将其打捞上岸,埋葬于飞凤山麓,当地百姓便在此立庙纪念,故有张飞“头在云阳,身在阆中”之说。张飞庙庙内铸有一口大钟,传说张飞大义大勇,死后仍为百姓保一方平安,每遇火警、水警乃至匪警此钟就会自动鸣响,故称“灵钟”。从照片上可清晰地看到庙宇临江一面的墙上“灵钟千古”四个大字。





阆中白塔山下的黄连关






阆中南津关



威尔逊从仪陇进入阆中境内后,经黄连垭继续前行,沿嘉陵江岸朝锦屏山方向直抵山脚的南津关。从这个“水陆双利”的关口过渡,便到了古城阆中。


在威尔逊的眼中,阆中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有很多优秀的建筑,同时还是一座重要的宗教城市和军事重镇。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阆中即为巴国别都。从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置阆中县后,历代王朝都曾在这里设置郡、州、府、道治所,是川东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南津关坐落于阆中古城南面,背倚风景秀丽的锦屏山,与古城隔江相望。这里自古就是商贾云集、物贸繁盛的水陆要塞。明成化年间,南津关曾设浮桥通嘉陵江两岸,与古城连为一体。










威尔逊雇佣的向导和植物采集团队



? 来源说明

◆ 本文原载《老照片》第九十八辑,作者胡剑,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