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情缘:1391年的美丽邂逅》叁
gnmpmnuy35327 发表于:2021-2-7 11:47:03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548
碧波松庭一带江面上荷灯星罗棋布,宛如荷花映月盛放。几十条船搭成的戏台被孔明灯照亮如同白昼。江岸人山人海。沿岸高台上,灯火通明,坐着一班点评人。旁侧有一三级重檐盔顶八角亭,雅名状元阁,平常供人登楼观赏风景,今夜也灯火通明,置酒高会。

突然,花炮齐鸣,天上的多彩烟霞与江面倒影相辉映,格外灿烂夺目。

小丫鬟指着状元阁拍着手叫了起来:“小姐!冯解元也来了。”

这冯解元名唤安道,曾获四川乡试第一名,为人急公好义,又风流倜傥,不愿出仕为官,以求闲适自在为快活,与名医周桂元最为交好。

他曾是前几届花榜的主持人。

又两响花炮炸开,形成冲天彩阵。

乐声起,“嘉陵三美”之一的胡竹菊率先走上戏台,从左至右走了一个来回,妩媚风骚不在话下。

朱标坐在苏乐瑜的画舫船头,看得真切,果然这几步路就走得风韵别致。

接着,胡竹菊怀抱琵琶,顿开歌喉唱了一曲《混江龙》:

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

池塘梦晓,栏槛辞春;

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

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

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

她唱的是前元王实甫所撰《西厢记》中崔莺莺思念张生的一支曲子,既和雅意,也慨叹身落风尘、佳人难觅的愁闷,赢得观众一片喝彩。

她摇竹筒抽签。此次点状元,上台都须:一走步,二自选节目一则,三抽签答题。

她摇出竹签,朗声读题:“当场作画一幅。”

她抿唇一笑,磨墨展纸,将笔蘸得墨饱,轻轻几划,《香花美人图》画就,只见画中:

南朝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身着罗衣,

她姿态慵懒,仰卧于含章殿下,

殿前腊梅被微风吹落,

一朵金黄的腊梅正好落在额头,

额间留下了一抹淡淡花痕,

使她显得更加娇柔妩媚。

这画作又赢得一片彩声。

第二位上台的艺姬也是“嘉陵三美”之一的李华芳。她自选了一段魏晋古风《白苎舞》,此舞因白色苎麻舞衣而得名,她擅长舞袖,技巧丰富多变,舞姿轻盈、柔慢、流畅,舞步轻移,眉目传神,台下掌声不断。

然后完成了抽签题目:弹筝,她弹了一曲《乌夜啼》,民间有语:“乌夜啼,好事近。”乌夜啼是发生喜事的征兆,弹奏此曲,表达对喜庆、自由的渴望,也赢得了满场喝彩。

陆续上台的再没有特别出众的,不过观众倒是不吝惜这掌声、喝彩声。只有一位后起之秀“小貂蝉”舞了一套“蒙古倒喇”舞。倒喇是蒙古语歌唱的意思,只见她口衔湘竹,头顶燃灯,随乐而舞,姿态极其优美,也让观众为之一振。

苏乐瑜是压轴出场。朱标看她不似前面几位那样浓妆盛裹,走路又自和胡竹菊、李华芳等不同,雍容典雅,一看就是腹中饱有才学,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她操琴弹了一曲《猗兰操》,以幽谷中性情高洁的兰花自比,朱标感觉她在不住地向自己眉目传情,真想取出六孔洞箫来应和;他身居东宫,曾领监国重任,百官对他都交口称赞,妃嫔们争奇斗艳,但却高处不胜寒,没有知音心寂寞,顷刻间,他便认苏乐瑜为红颜知己······

苏乐瑜抽签得题:书字一幅。她当即写了一幅《青李来禽帖》。此帖是书圣王羲之求好友给予青李、来禽的种子的信函。王羲之以行书名满天下,但此贴却是书圣少有的楷书名作。

书帖被拿起展示一番。

朱标从心底里赞叹:虽说是临摹,但字中有骨,骨中寄傲,颇有几分魏晋楷书的古朴意味,不像一个女儿家笔致。

观众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喝彩声后,沉寂下来,都转首评判台,等候结果,各画舫的艺姬也都眼巴巴地望向评判高台。只有苏乐瑜不以为意,和朱标深情款款地言说。

周胜祥等众评判人步下高台,搭船到戏台,楚慎之高声宣布:“本次花榜,探花李华芳,榜眼小貂蝉,状元——胡竹菊!”

满场无声,等待下文。

侍者捧上一漆盘,上盛金花。周胜祥上前:“请三鼎甲佩戴金花,画舫游江三匝。”

观众中议论蜂起:“怎么三鼎甲中没有兰花仙子?”

朱标也气得一收折扇。他知道周胜祥等人是因为刚才相请苏乐瑜时,被其出联数落,故意羞辱苏乐瑜,将她挤出三鼎甲。

江中蓦然响起三声响锣,现出一只小船,上站着一位书生,高张一榜,大声道:“兰花仙子神姿绝伦,才艺双绝,实是上天降下的谪仙子!”

岸上轰然响起嘉陵江大潮般的应和声“谪仙子苏乐瑜!谪仙子苏乐瑜!”

欲上前领戴金花的三鼎甲都止步不前,望向书生。

苏乐瑜身旁的小丫鬟高兴得直拍船栏杆:“是冯解元!是冯解元!真正的风雅之士!”

戏台上,周胜祥一干人恨得跺脚:“是老冯,他又来搅局了!”

冯安道高声敦请: “请谪仙子接榜,游江三匝,以慰众望。”

苏乐瑜摇首轻笑:“这个解元公啊,何必拉我入局”

朱标虽然对冯安道的举动生出了一丝丝酸意,但也颇为赞同,笑言道: “你本应是当之无愧的花魁。”

苏乐瑜的画舫向冯安道的小舟迎去。

周胜祥等人也上船,向苏乐瑜的画舫驶来。楚慎之高叫: “老冯!解元公!你太不讲信义了,此次评花榜,是你自己拱手相让、让我等主持、怎么又来搅局? ”

冯安道大笑:“你们自点你们的状元,我只是说出我心中的花魁人选,两不相妨嘛。”

黄茂才道: “那请你别在今天张榜授兰花仙子!”

“四少何必跟我这个无用书生计较呢?”冯安道道。

周胜祥威胁道:“老冯,我看你还是收起这榜文为好。否则……”

冯安道冷哼一声:“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我认为对的就做,不对就不做,别人怎么看我我不在乎! ”

周胜祥道:“哼,你看你榜中诗文,告你到官,就祸不可测了!”

众人不由地都朝榜文细看:大书“谪仙子”三字后,有一副对联:

春风玉宇三千舫

明月彩阙第一家

朱标看得蹙起了眉:“不就是赞誉嘛,何来惹祸?”

周胜祥连声冷笑道:“这上句一个玉字,下句一个阙字,玉音同御,阙同缺,这分明是暗刺当今天子为政有缺失!”

众皆变色。人群中有人言道:“今日冯安道被指讽刺天子,那可又要掀起文字大狱了!”

冯安道不由得缩了一下脖颈,仿佛感到寒嗖嗖的钢刀过颈。

朱标心头一跳:“文字竟可如此解说附会!难道本朝许多文字大案都是这样冤屈成狱的?”

忽闻一个冷峻的声音:“你又欲文字贾祸了!”

一艘官船悄无声息地行到周胜祥的舟前停住,船头站着一位清癯的官员。朱标抬眼,见此人黑面圆目,美髯飘飘,觉得似乎有些面熟,但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此人便是四川提刑按察使司副使川北提督学道司学瑾,以清正刚烈著称于世,人称“罗汉差官”。

各府州县秀才、举子欲获得四川乡试的名额,必先通过户籍地的府试,教授职掌一府文教、考试,隶属四川学政,地位尊崇,而提督学道代表按察司巡检各府州学校事业,有权节制教授,地位更加超然。司学瑾从不受请托纳礼,每次府试,他都将前十名的文章、自己与教授的点评张贴于墙,任人评说,从无人说他不公,他的点评,都说鞭辟入里,无一字可移。他素知周胜祥一伙人和冯安道一山难容,生怕惹事,所以邀了周桂元,悄悄将官船停泊于暗处观察形势。

众举人、秀才急向司学谨行礼。

司学瑾严厉斥责周胜祥:“评花榜本是风流韵事,你竟要大煞风景,横生波澜。当今天子惩治文字蟊贼,是为了铲除异端邪说,使我朝军民万众一心,各族一家,共建盛世中华。而你却诬良为贼······”

朱标听了连连点头:“好一个识大体的罗汉差官!”

周胜祥最是会见风使舵,教授是管一府举子、秀才的顶头上司,提督学道又管着教授,川北学官为最大,他便一脸谄媚,拼命认错。

冯安道早趁机悄悄将对联撕毁灭迹。

周胜祥刚想随众人散去,教授官船舱中传出一声平和的喝令:“胜祥!我有话问你。”他一听是叔父周桂元的声音,吓得魂飞魄散。

周胜祥最怕的是叔父周桂元。因为周桂元年已不惑,尚无一子半女,行医二十余年,积蓄了不少家财,而子侄辈中,惟有周胜祥有功名中了举人,尤其是婶婶视他为亲生,他自忖最有可能继承叔叔的家产,所以他在外胡作非为,都瞒着周桂元,决不敢声张。

周桂元问周胜祥:“可曾从书商会强取了一千两银子。”

周胜祥狡辩:“银子是书商会聘请侄儿为编辑的酬劳费。”

周桂元从袖中取出一千两银子的银票,道:“去还给书商会,并请酒赔罪。”

周胜祥连声应诺,袖了银票。

周胜祥走出船舱,水面船只、江岸人群都已哄然散去。这次“评花榜”虎头蛇尾,他觉得颜面扫地,恨苏乐瑜、冯安道入骨。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四川, #嘉陵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