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了!浙江省内一般返乡人员跨市县流动无需核酸检测
落败的青春阳落s 发表于:2021-1-30 11:39:07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280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郑文 编辑 高唯



1月29日,浙江省举行第六十三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浙江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经信厅、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

1月28日,我省无新增确诊病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例(分别由印度、罗马尼亚、印度尼西亚输入),已排查密切接触者均已实施集中隔离。截至1月28日24时,我省现有在院治疗确诊病例12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36例,其中境外输入34例。

1月25日,嘉兴市接到江苏省无锡市协查函,有一批由智利进口的车厘子内包装核酸检测呈阳性。经溯源调查,涉事产品于1月2日由上海洋山港入境,通过上海某果蔬市场经营公司进货,于1月16日流入我省。相关市县迅速采取货物封存、人员排查、场地消杀等应急措施,对所涉市场外环境和从业人员进行核酸检测。目前,已对11名密切接触者实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共采集涉事同批次产品及外包装、外环境样本36份,检测人员样本19份,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1月28日,义乌市报告1例省外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后的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患者为印度籍人士,男,1月12日从尼泊尔乘CZ6068航班抵达广州白云机场,入境后在广州某酒店接受隔离医学观察 ,期间3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于1月26日解除隔离,当晚包车从广州出发,于1月27日13时左右抵达义乌。按照我省“14+7+7”健康管理措施,被闭环转送至综合服务点进行隔离医学观察;1月28日核酸检测呈阳性,无发热、咳嗽等症状,立即被送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被确诊为无症状感染者。目前,已对4名密切接触者实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患者住过的1个房间和所乘车辆进行临时性封闭和终末消毒;累计检测人员样本4份、环境样本30份,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这是今年以来我省落实“14+7+7”健康管理措施,通过主动筛查发现的第7例潜伏期超过14天的输入性无症状感染者或复阳患者。由于尽早发现、受控处置,最大限度减少了感染者密切接触范围,有效阻断隐性传播链的形成。

一、持续打好疫情精密智控组合拳。为打赢冬春季疫情防控攻坚战,我省围绕“四个确保一个力争”总体目标,进一步筑牢人物并防、监测预警、集中管控、医疗救治、疫苗接种、健康宣教“六道防线”,以“十个严格”完善精密智控措施,即:严格落实入境人员健康管理措施,严格抓好返乡人员健康管理,严格按照规范推进新冠病毒疫苗紧急接种,严格落实公共场所防控措施,严格抓好校园疫情防控,严格加强医疗机构防控,严格规范特殊场所防控,严格强化源头查控,严格控制交通客流,严格控制聚集性活动。
根据疫情防控新形势、新要求,迭代推出精密智控指数7.0版。按照“境内人员管控”“入境人员管控”“物品风险防控”“防控能力提升”四大模块,对各市工作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增加“重点人群疫苗接种”“重点场所口罩佩戴”“集中监管仓运行”“样本核酸抽检”等二级指标,充分发挥指数对防疫工作的引导推进作用。依托“浙里督”平台建设新冠肺炎疫情精密智控指数管理系统,实现一体化数据监测、智能评价和非现场督查。
继续运用“健康码”风险识别功能,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居家健康观察、日常健康监测等人员区别赋码,为精准防控提供技术支撑。鉴于人员跨省域流动是疫情传播的突出风险源,我省以村(社区)为单位,根据春节春运期间来浙返乡人员的构成和规模,运用红、黄、蓝三色进行预警风险等级分类,有针对性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二、依据风险等级加强来浙人员健康管理。基于国内疫情形势综合研判,按照动态调整、精密智控的要求,我省对目前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河北省石家庄市和邢台市南宫市、黑龙江省绥化市和哈尔滨市利民开发区、吉林省通化市、北京市大兴区等来浙返浙人员实行“14+7”健康管理措施;对中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廊坊市固安县和保定市定州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呼兰区、道里区、道外区和大庆市龙凤区、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吉林省长春市公主岭市、松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赵全营镇,上海市黄浦区外滩街道、南京东路街道和宝山区友谊路街道等来浙返浙人员实行“7+7”健康管理措施。对部分中风险地区根据疫情溯源等因素研判,对其所在城市来浙返浙人员不纳入重点管控范围。
对上述中高风险地区所涉及的来浙返浙人员,到达目的地须核验3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包含该信息的“健康码”绿码。对无法提供相关证明或信息的,应立即引导到综合服务点等指定场所接受核酸检测;对结果为阴性者按规定实行相应的健康管理措施。同时,对离开中高风险地区未满28天的来浙返浙人员,依据其旅居史倒推补足必要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或居家健康观察、日常健康监测时间,期满进行核酸检测。
此外,对全域已降为低风险的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二道区,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等来浙返浙人员已不再作为疫情防控重点人群。1月28日为今年春运启动日。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总体部署,对省外低风险地区来浙返乡人员,以及省内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等四类重点人群返乡的,核验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实施必要的日常健康监测。为降低检测费用,对春运期间低风险地区出行人员,按自愿原则可采取混采技术开展核酸检测。其中,公立医疗机构以混采技术开展的核酸检测,每样本收费不高于20元。
三、压茬推进新冠病毒疫苗紧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的重要举措。经过全面调查摸底,按照保障重点、有序推进、确保安全、知情同意的原则,我省在第一阶段完成涉及进口冷链物品一线工作人员紧急接种的基础上,已完成第二阶段即铁路、民航、公路等交通运输服务从业人员紧急接种工作。医疗卫生人员、社会基本运行保障关键岗位人员等紧急接种工作正全面稳步展开,力争做到“应种尽种”。
赴疫情严重国家(地区)出行的人员,面临较高的病毒感染风险。凡因私出国(境)工作、学习的人员,可按各地规定的预约方式进行接种。相关人员持身份证、本地户口簿或居住证、护照、有效签证,以及必要的出国(境)证明材料,如民航机票信息、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劳务公司出具的证明等,到当地指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单位进行接种。
为确保紧急接种有条不紊推进,我省全面压实监管责任,严格落实接种单位归口管理制度,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操作,并发挥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管理模式优势,保证每个接种点都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现场值守,加强配套医疗救治保障。新冠疫苗接种主要依托街道(乡镇)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还根据实际情况,本着就近便利原则设置临时接种点。目前,全省已有培训验收合格的新冠病毒疫苗紧急接种单位1967家,其中二级以上医院设置233个临时接种点;截至1月28日,已组织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紧急接种101.8万人、138.5万剂次,均未收到严重不良反应。
四、积极引导省外务工人员留浙过年。春节临近,从往年情况看,80%以上的外地员工要返乡过年。但由于国内多点暴发疫情,人员大规模、长距离流动将面临感染风险,也给节后返岗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为此,我省相关部门出台了留企员工稳产保畅“浙十条”,要求各地根据生产经营实际,鼓励企业采取发放“留岗红包”、安排文体旅游活动、组织技能培训、改善就餐条件、落实假期加班调休等措施,并动员工会组织开展节日慰问、丰富节日生活,吸引外地员工尽量留在当地过年。
“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更是往日家人团圆的时刻,但非常时期须以非常应对。对留浙过年的外地员工,浙江大地着力营造“家”的氛围,不少地方针对外来农民工群体,推出赠送当地特产、话费流量充值、快递关爱卡、免费开放景点、奖励新居民积分、开展医疗健康服务等活动,从点滴细节传递关切、汇聚温暖。同时,推进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确保春节前欠薪问题“两清零”。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地全力做好企业节日生产要素保障,切实做好留企员工生活服务保障,尤其是加强医疗卫生、教育培训、餐饮商超、公共交通、治安消防等配套服务,给未返乡的外地员工多一份舒心安心。
问:现在对农村地区返乡人员实行14天日常健康监测,请问省防控办,这与居家隔离有什么差异?省里对政策涉及的“农村地区”范围是怎么规定的?对省内返乡人员是否需要纳入日常健康监测?
陈广胜:今年春运期间对农村地区返乡人员实行日常健康监测,是我省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总体部署所采取的措施。“日常健康监测”不同于居家隔离。居家隔离要求在社区医务人员指导下单人单间居住,除就医等特殊情况外不得离家出门。日常健康监测则强调少外出、不聚集,切实控制活动范围,期间每天向村居(社区)或单位报告体温、症状情况。
由于绝大多数返乡人员来自于低风险地区,14天健康监测更多地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我省明确日常健康监测的“四不”要求,即不参加会展、旅游、聚餐等聚集性活动,不进入学校、养老院、福利院等特定机构,不进入影剧院、歌舞厅、浴室、网吧等室内密闭场所,不开展线下教学、培训等活动;外出时须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切实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监测期间一旦出现发烧、干咳、咽痛、腹泻等症状,必须及时报告,并到定点医院就诊。
关于政策执行中“农村地区”的范围,我省明确由各设区市因地制宜确定。就总体而言,应不包括城市主城区和县城所在地,可以按街道、社区和乡镇、村的设置来区分城乡范围。鉴于城郊结合部容易出现管理软肋,以及机场、高铁站等周边存在较大的输入性风险,也可以对相关街道、社区返乡人员实行健康监测。考虑到我省一些地方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春节城乡间人员流动频繁,允许当地根据实际,将省外返回城市的人员纳入必要的健康管理。
需要指出,对农村返乡人员健康监测,主要面向春运时段的省外来浙人员;对省内的返乡人员则针对重点人群,即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口岸直接接触进口货物从业人员、隔离场所工作人员、交通运输工具从业人员等四类人员。对省内的一般返乡人员,即使跨市县流动,不需要核验核酸检测报告,也不必实行14天日常健康监测。在这方面,各地不应层层加码、以邻为壑,采取不必要的管控措施。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我们既要时刻保持警惕,又要致力于精准防控、精密智控,切实把握张弛有度的平衡点。
问:我们了解到,我省在原先“硬核隔离+精密智控”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又加上了“源头查控”四个字,请问省防控办,这主要针对哪些重要环节,又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陈广胜:源头查控是疫情防控坚持早发现、早处置的必然要求,可以让“硬核隔离+精密智控”的关口前移。特别是进入冬季以来,新冠病毒由于气温降低更进入活跃期,传播途径日趋多元,疫情防控从起初以“人”防为主转向“人”“物”并防,源头查控就显得更加关键。
源头查控首先着眼于重点人群。在持续抓好入境人员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浙返浙人员健康管理的同时,我省将医疗机构、集中隔离场所、进口冷链食品、口岸直接接触入境物品等工作人员作为重点人群,在冬春季每周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像去年12月杭州市在某集中隔离场所发现一例无症状感染者,就是主动加密检测的结果。最近我省又将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工作人员、网格管理人员、农村需排查和协查人员等纳入“应检尽检”范围。通过筛查及时发现风险点,并对患者和密切接触者予以及时救治、精准管控,力争提前阻断隐性传播链。
当前,国内疫情反弹的最大风险来自境外输入。过去我们重点防范的是输入性病例,但现在必须将“物防”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从某种程度讲,“物防”的战线更长,不确定因素更多。我省狠抓进口冷链食品“全受控、无遗漏”闭环管理,从严把好报关、入仓、运输、生产经营和消费各个环节,确保冷链食品管得牢、控得住、能放心。1月23日,舟山的一家企业监管仓从装有冷冻阿根廷红虾的集装箱内壁样本中检出核酸阳性。1月26日,宁波北仑区的一家第三方监管仓从印度进口的冷冻鱼产品内外包装样本中检出核酸阳性。1月28日,金华金东区的一家第三方监管仓从巴西进口的冷冻猪肩胛骨内外包装样本中检出核酸阳性。由于三批次产品均从海关仓库直接运抵监管仓,无一外流至市场。这些事例充分体现了集中监管仓的源头阻断作用。我省对其他入境物品也加强规范化检测和预防性消毒,对相关重点场所定期开展环境检测,切实防患于未然。
源头查控有赖于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我省不断健全一体化监测平台,完善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多点触发监测预警网络。尤其要持续发挥发热门诊、零售药店等“哨卡”作用,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发热门诊287个,实现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覆盖,并对有发热症状的患者逐一进行核酸检测。可以说,诸多发热门诊和药店也是广义的“网格员”,通过警钟长鸣力争早发现,第一时间筑起控制疫情的“防火墙”。
提问:我们注意到从全国来看,进入冬季以来,农村地区散发病例和局部聚集性疫情明显增加。请问我省卫生健康系统就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有什么具体措施?谢谢。
孙黎明:谢谢你的提问。随着春节日益临近,大家都很关注返乡人员和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情况。省卫生健康委把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创新推出农村地区疫情风险“三色”图,着力构建农村地区疫情精密智控网。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科学分类管控。以六项数据指标为依据,也就是密切接触者(含密接的密接)人数,疫情中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返乡人数,完成14天集中隔离后继续实施“7+7”管控措施的入境人数,在国内从事相对高风险职业人数,其他普通省外返乡人数等,经过综合评估后,分别用红、黄、蓝三色表示农村地区不同预警级别的管控区域,实现科学分类、精准管控。
二是精准人员管理。对红色、黄色管控区域内人员严格执行“14+7+7”“7+7”管理措施和“4+1”“2+1”核酸检测规定。红色管控区域限制人群聚集性活动,由各地综合评估后,停止集市、棋牌室、社戏、宗教活动、十人以上聚餐等聚集性活动。黄色管控区落实好常态化防控工作,加强人群聚集性活动疫情防控,活动期间均要求佩戴好口罩,管控区域内入境人员;来自疫情中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高风险地区城市返乡人员,相对高风险职业人员在日常健康监测期间禁止参加各类聚集性活动。蓝色管控区域内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加强普通返乡人员健康监测工作。实现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全受控,无遗漏”。
三是动态完善措施。利用“互联网+”模式和省精密智控疫情防控指挥平台,动态掌握全省农村地区疫情风险级别,指导各地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实现闭环管理,做到重点返乡人员“提前知、提前控”。截至1月28日20时,平台动态数据显示:全省农村地区红色管控区域657个、黄色管控区域1528个、蓝色管控区域19299个。
四是建立驻村防疫指导员制度。派驻县乡医疗卫生人员包干负责指导服务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及时了解掌握村(社区)来浙返乡人员数量,协助开展来浙返乡人员健康管理,监督指导村级卫生机构等哨点工作。目前,全省共派驻2.63万余名驻村(社区)疫情防控指导员,已累计指导服务村(社区)17.19万次;累计纳入管理的来浙返乡人员24.47万人,其中重点人群3.23万人;累计巡查指导村卫生室等基层卫生机构3.77万次。
五是加强监测预警。扩大核酸检测应检尽检范围,每周对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养老院、农贸市场、村民活动室等场所环境开展核酸检测,定期入户开展抽样检测。农村药店可暂停销售退烧、抗感染等药物,如有购买该类药物的患者,应做好实名登记,并在2小时内报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且引导其做好个人防护后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诊治排查,完善多点触发的监测预警机制。在此还是提醒大家,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一定要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不建议自行在家服药观察。
最后也希望广大公众落实好个人健康责任,自觉养成一米线、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用公筷等良好卫生习惯,树节庆文明新风,不大操大办,做到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家庭聚会聚餐10人以内。切实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共同守好疫情防控阵地,过一个祥和、安康的春节。谢谢。
提问:目前,全国疫情高风险地区都已经开展了大规模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对阻止疫情扩散起到了关键作用。我省在组织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方面准备得怎么样了?从最近外省几起疫情传播事件来看,有的与医院感染有关,咱们浙江将怎样确保院感的管理安全?谢谢。
孙黎明: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进入冬春季疫情防控以来,我省一直把核酸检测作为落实“四早”的关键措施,积极应对全员核酸检测时需求激增的情况,全力做好各项准备。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成立省核酸检测工作专班。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我省增设了由省卫生健康委、经信厅、公安厅、财政厅等10个单位组成的核酸检测工作专班,确保疫情发生时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专业技术力量、物资设备等资源进行统一的指挥调配,满足重点人群、环境、货品检测以及社区大规模核酸检测的需要,推动我省核酸检测管理标准化、数字化建设。
二是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我们说核酸检测能力主要包括检测效率和检测质量两个方面,这个是完成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的基础。前期我们在支援北京、乌鲁木齐、喀什、河北石家庄、邢台等地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时,都派出了来自全省各地市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的检验人员,丰富了11个地市检测人员的实战经验。同时我们还组织开展了全省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的技能比武,进一步推动检测质量同质化、标准化。
三是制定完善全省核酸检测工作预案。按照“省级统筹、市县负责、突出重点、方便群众、确保安全”的原则,以县(市、区)为主体,科学划分责任网格到最小单位,全面摸清动态掌握网格全员底数,按照量化细化、闭环管理的要求,合理调配核酸检测资源,确保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全员核酸检测任务。
刚才这位记者也提到了院感的相关问题,针对外省疫情防控当中暴露出来的院感问题,结合当前面临的形势,在做好常态化院感防控的同时,我们重点对加强医疗机构后勤以及外聘人员管理做了专项部署,主要有:
一是加强健康监测管理。将医疗机构的后勤及外聘服务外包人员纳入日常健康监测的范围,严格落实健康申报制度,定期做好核酸检测,并纳入到医院疫苗应接尽接范围,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加强外聘人员社会兼职和旅居风险管理,消除疫情防控风险点和管理盲点。
二是加强第三方服务保障人员管理。对提供配送、各类物资清运、维修等第三方服务的人员,明确了健康管理要求,进入院区严格落实亮码、测温、戴口罩等措施,并详细询问旅居史。将服务保障人员的日常健康监测管理要求事项纳入第三方服务采购合同范畴,对反复进出医院的人员,要求定期递交健康监测证明。
三是加强医疗机构后勤场所环境的监测。要求医疗机构在定期开展重点场所环境样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后勤保障等非重点区域的墙面地面、门窗玻璃、织物表面、卫生间台面表面等样本的采集,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及时做好结果上报以及后续调查处置工作。以上情况特作通报,谢谢。
提问: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的春运和往年比,会有哪些变化?昨天春运开始后,我省的客流量情况怎么样?谢谢。
凌云:刚才这位记者朋友问的这个问题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今年的春运是从1月28号开始到3月8号结束,一共40天。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春运我省的人口流动规模将明显低于常年。
目前疫情发展形势复杂严峻,各级政府都在倡导人民群众就地过年,预计客运量将会有较大的下降。
今年的春运从客流的结构来看,仍然是以学生流、务工流、旅游流、探亲流为主。春运面临的最大考验是既要巩固去年以来疫情防控的成果,保障人民群众平安有序流动,又要时刻防范疫情的集聚性、区域性爆发。主要有这么三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疫情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强。当前,国外疫情持续扩散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疫情和局部集聚性疫情交织叠加,由此带来的新风险不断衍生。学生放假返浙、务工人员家属来浙、外地浙商回浙、部分探亲等人员叠加,进口货物、境外集装箱运输等,存在着疫情输入的潜在风险,极大加剧了“人”“物”同防的难度,将会深刻的影响今年的春运工作。
二是群众出行方式、出行路线、出行流向等受疫情的影响会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从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看,春节前的飞机和火车票预定数量较往年大幅下降,意味着今年春运的道路运输较往年将有明显的变化。在出行方式上,受疫情影响,将从长途客运转变为自驾出行为主;从客流的时间分布上看,将从节前和节后两头集中,转变为节前客流相对分散,节后返程相对集中;在假日出游上,将从长途出行转为短途出行为主,城市周边和农村景点道路将成为交通拥堵的主要关注点。
三是局部地区、重点时段的客流、物流、车流相对集中,保畅压力仍然较大。今年我省高速公路网络进一步拓展完善,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压力下,群众选择自驾行的意愿更加强烈。路网车流量将仍保持者较高的水平。所以这三个方面的变化将是今年春运的一个新的情况。
昨天是春运的第一天,全省各大汽车站、火车站、机场、码头和公共交通全面启动了春运模式,全省的春运秩序良好,运行平稳。受疫情影响和国家、我省关于就地过年政策的引导,全省春运首日客运量较2019年明显下降,因为2020年春运本身就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所以我们对比的数据是2019年的数据。全省昨天共发旅客200.54万人,大数就是200万人,同比下降40.03%,其中铁路26.69万人次,同比下降61%;道路163.88万人次,同比下降31.63%;水路3.03万人次,同比下降62.68%;民航6.94万人次,同比下降61.71%。我就通报这些,谢谢。
提问:在今年的特殊形势下,我省春运工作有哪些安排?老百姓特别关心疫情防控、运力安排、应急物资准备等方面工作的进展,能否介绍一下?谢谢。
凌云:我们在坚持疫情防控第一的前提下,把减少人员流动、减少旅途风险、减少人员聚集、加强人员防护的要求贯穿于我们整个春运工作之中,统筹做好春运和疫情防控工作,强化各项措施,努力保障人民群众平安有序出行。主要我们从这几个方面来做好准备:
第一,毫不松懈地做好疫情防控。高兴夫副省长在全省的春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了强调,今年把疫情防控作为第一要求来部署。省春运办印发了《浙江省2021年春运工作方案》,就统筹做好春运和春运疫情防控工作,明确了总体要求、主要目标、组织领导和重点任务。省交通运输厅制定了交通场站、车船、海港、口岸等24个交通运输行业疫情防控指引。铁路、民航等部门分别下发了关于做好春运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针对性地细化防控措施。各地、各单位均组织开展了疫情防控工作督查检查,确保春运的各项防疫措施落实到位。
第二,坚守底线抓好春运安全。抓好春运企业主体责任、属地和部门监管责任落实。全面开展运输工具,车站、机场、港口等重点场站,铁路沿线、高速公路、主干道路、重点桥隧等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以“两客一危”、重型货车、农村面包车等车辆为重点,严厉打击非法营运、“三超一疲劳”、违法载客以及违规冒险行车行船等不法行为,切实保障群众安全出行。在春运前开展了第二轮“四不两直”明察暗访,发布了“两公布一提示”信息,公布了77处省级交通事故多发点段信息。从1月28日开始实行了全路网区间测速,全省高速公路共设置了843个区间测速路段。
第三,全力以赴保障运输的通畅。优化运力配置,全力疏堵保畅,全面排查了易堵路段。逐一制定交通组织方案,细化具体交通疏导和分流绕行方案。做好各类应急准备,针对可能出现的冰冻、极寒、大雪大雾等恶劣天气,统筹安排了应急救援、应急运力组织、应急保障等措施。全省交通运输系统94支应急队伍5462人处于临战状态,910台冬季应急除雪破冰设施均准备到位。
第四,全心全意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优化售检票等重点环节服务举措,设置急客绿色通道,扩大“无接触”售检票服务。排查整改影响老年人日常出行的障碍,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针对性服务。继续开展春运志愿服务“暖冬行动”、春运“情满旅途”等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汽车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