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坪:四川花鼓戏盼创新寻传人
王俊杰2017 发表于:2020-12-29 19:40:10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86
“头顶金城,手摸杨岭,脚踏圣灯。”“圣灯照弥陀,那个识破了,银子十八锣。”……12月28日,记者来到高坪区文化馆采访,区曲艺家协会会长彭仲旭正在台上表演四川花鼓戏。彭仲旭告诉记者,该曲艺正面临失传。



彭仲旭是民间老艺人,擅长评书、花鼓和金钱板。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20多岁的彭仲旭拜原南充县“四川花鼓戏”唯一传人何廷玉为师,期间一边讲评书,一边学习“四川花鼓戏”。在那个电视、网络还不普及的时代,他曾受邀到重庆、陕西、湖北等地和周边的南部广安、武胜等地献艺。

彭仲旭介绍,“四川花鼓戏”属于四川民间曲艺之一,与大家所熟知的湖南花鼓有差异。相传“四川花鼓戏”约形成于清咸丰年间,它以锣鼓伴奏演唱为主,吸收了两湖“三棒鼓”的演唱曲目和表演技巧,用于节日、喜庆活动等时间表演。它早期主要流行于川西一带的城镇乡村,解放后逐步淡出,因此在其他地区很少有人看到。



彭仲旭说,由于小时候家境贫寒,他10多岁就开始跟卖艺人“走江湖”。1980年前后,彭仲旭将四川花鼓戏的唱法和金钱板融入评书中,这种表演方式深受群众欢迎,当时他在川渝等地小有名气。

四川花鼓戏为何面临失传?彭仲旭坦言:现在各种快餐式娱乐方式层出不穷,原生态剧种如相声、车灯、竹琴、荷叶、女子评书等同样处于尴尬境地。这些功夫哪样不需三、五年甚至十来年的埋头苦练?其次,原生态剧种自身在表演形式、手法甚至节奏上也存在单调守旧的毛病,缺乏娱乐张力等。



彭仲旭告诉记者,如今自己已经70多岁,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他最担心四川花鼓戏曲艺失传。希望通过表演、媒体宣传等方式找到传人。

高坪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杨波 报道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