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撂荒的耕地“活”了——水观镇大波家庭农场盘活撂荒耕地
顺势而为47 发表于:2020-4-23 21:47:05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85
“这几块水田有5亩之多,已经撂荒15年多了,我看着这样太浪费,就打算把它翻出来种上水稻。”近日,在水观镇射洪庙村有一位30岁出头的年轻人,正在一块长满2米多高杂草的水田里,犁地、漫灌,忙得不亦乐乎。



正在翻耕的撂荒良田

这位年轻人就是大波家庭农场的当家人-张大波,2015年经营耕地面积仅50亩,这些年持续流转周边常年外出务工无力经营承包地被迫撂荒的农户耕地复耕,每年复耕30-50亩,到2019年底经营规模已达150亩,经营的土地包含了射洪庙、一把伞2个村5个社70个农户的承包地,既盘活撂荒土地,又让周边农民实现了增效增收。

“家庭农场解决了个体散户干不了、干不好的问题,可以把耕地、人力等整合起来,在品种选育、标准化种植、农产品销售等方面起到推动作用,是将来现代农业发展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农技中心主任陈静介绍到。近年来,阆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精心谋划粮油高产创建,开辟规模种植“新路子”,坚持种植大户示范引领,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让荒凉的“撂荒地”变成火热的“创业地”。大波家庭农场就是我市培育的首批家庭农场之一。



复耕后的撂荒地种植的机播小麦长势好

俗话说:“手中有粮,心就不慌”。耕地撂荒,不是一个小问题,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甚至危及粮食安全。阆中市农业农村局通过一系列措施解决土地撂荒问题。一是狠抓农田水利、耕地保护。加强农业设施使用管理,加快改造中、低产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做好水土保持,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利用产粮大县项目,重点扶持粮食生产、收购、仓储、加工主体,以先建后补方式进行补贴。三是强化项目支撑。连续多年对达到规模和质量要求种粮大户落实现代农业奖补资金。四是开展技术指导。调整撂荒地种植结构,改种经济作物和玉米、大豆等耐旱粮食作物;对面积相对集中、地势相对较低土地,引导大户实行“旱改水”,发展水稻种植。

作者:候兴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阆中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