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充:健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却写杂布计 发表于:2020-4-10 11:21:41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559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脱贫攻坚期的当下,四川南充西充县建立全民健康电子档案、力促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互联网+档案信息+诊疗、健康医疗线上线下协同服务,以及康复、预防保健等延伸服务,为保障人民健康、促进该县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

健康归档铺设信息“高速路”

“张医生,给我弄点药嘛,喉咙不舒服得很。”西充县凤鸣镇卫生院张大钊医生办公室里走进一位病人,她是家住该镇历古寺村的26岁何艾玲。只见张大钊在电脑上输入“何艾玲”后,一张关于何艾玲的健康档案电子表呈现了出来,便问道:“上周你看过医生、吃过消炎、止咳的药?现在是什么情况?”。原来,张大钊通过调取健康电子档案,查看了何艾玲病史记录,就诊记录、用药记录,了解到何艾玲上周前因为急性支气管炎到医院开过药,通过进一步询问、观察和检查,他诊断,何艾玲是细菌性感染而导致的急性支气管炎,并对症开了处方。



何艾玲能得到医生高效、准确的诊疗,得益于该县开展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了由传统的纸质健康档案到电子健康档案,再到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的逐步发展。医生面对前来就诊的患者,通过调阅患者的电子健康档案,能够获取有助于准确诊断病情的相关信息,从而开出有效的处方,既缩短了患者治疗周期、减少病痛,又降低了患者医药费的支出,更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据西充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姚艳介绍,西充县以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信息管理和医疗卫生服务全流程为目标,逐步建好统筹城乡的全民健康信息“一张网”,搭建起“一档一库一平台,一人一卡一张网”的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服务体系,促进大数据应用。

西充县在建立健康档案信息阶段,重点聚焦“一档一库”建设的基础性作用。该县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工作凸显了“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工作理念,在整合和规范采集居民医疗服务有关信息(包括就诊记录、检验记录、检查记录、手术记录、用药记录等)的基础上,通过遵循“基础信息记录在档、关键信息优先入档、特殊信息标记进档”的工作原则,对各种健康指标、诊疗记录等信息进行梳理筛选,选取后的相关信息将直接进入到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中,对档案信息或新建或补充、或调整或更新,确保对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实行动态、实时、连续更新。

据了解,西充县已基本完成群众健康信息电子档案的录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搭建,加快了信息化的“高速路”铺设进程。将来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能查询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预防接种信息、献血信息等健康信息。

健康归档、铺设信息“高速路”,便于群众第一时间了解掌握自身的健康情况,也为医生了解患者的病史出具精准的诊疗意见提供有力辅助,并将积极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基于互联网+档案信息+诊疗、健康医疗线上线下协同服务,以及康复、预防保健等延伸服务,为保障人民健康、促进该县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

资源下沉开启健康“直通车”

“不用跑远处,在家里就能让大医院专家给我看病,解决了我多年的痛苦,真是想不到。”提起不久前在西充县义兴中心卫生院进行的髋关节置换手术,家住义兴镇喻家垭村57岁的张明善满心欢喜,“少花医药费,医生护士又熟悉,服务态度又很好,主要是手术后康复得很好。”

张明善是2014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3年因摔伤造成髋关节损伤,因没有钱及时治疗,当病情发作时,他就让家里人到医生那里开点药应付了事,这样病情就逐渐恶化,疼痛加剧,折磨得他无法下床,生活无法自理,需要老伴照顾,给本来就贫困的家庭造成了极大的负担。直到2019年6月份,他来到义兴中心卫生院治疗。该院借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开通健康直通车”活动,对接上级专家,经过手术治疗,张明善康复效果什么明显。他开心地说:“现在可以下床走动了,还能在家里煮饭、打扫庭院等事情。”

据该院院长王建介绍,近年来,该院聘请了省市多名专家来院定期讲课、培训、查房、疑难疾病及手术会诊。还与省内外知名医院合作共建,成功开展了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子宫癌根治术等手术100余例。不仅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也能让病人在“家门口”“低费用”享受到专家级的服务,既提高了该院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又得到了患者的好评。仅2018年,该院医疗服务实现住院人次5300人,门诊人次7.1万人,服务周边10多个乡镇、15万余人。

在该县开展“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开通健康直通车”活动中受益的不仅是义兴中心卫生院,该县各医疗机构都与上级医院对接,形成对口支援合作,开启健康 “直通车”,让来百姓足不出户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把名医请到老百姓的家中,让老百姓便捷地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是基层医院发展的有力举措。”姚艳说,除了在县域内医院间开展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外,还邀请省内外专家来该县开展坐诊、义诊、教学手术等活动,专家们在工作中边做边讲解,手把手传授经验,发挥传帮带作用,逐步提高该县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同时,还选派医务人员到知名医院“跟师学习”。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托管、战略帮扶等措施,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促进基层医院发展,更好地服务身边群众。

科普到家驶入素养“快车道”

“农忙即将结束,大家一定要劳逸结合,不能累狠了。大病小痛要及时找医生,不能拖,小病拖成大病,不仅多花钱,有可能造成生命危险……”近日,一堂健康大讲堂在西充县太平镇太平村文化活动室举行。这是由太平中心卫生院开展的“健康大讲堂进农家”提高群众健康素养主题宣传活动的一个环节。该村文化活动室里三层、外三层,来了很多村民。工作人员将印有健康知识小册子分发到村民的手中,耐心地为村民讲解健康素养的相关知识。

“从前只知道少吃油、少吃盐,到底该怎么吃?吃什么,上面说的明明白白。”家住该村5组70多岁的赵明义,认真的翻看着宣传资料,他患有肺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太平中心卫生院医生黄海秋提醒他:“盐吃得太多会使血压升高,还会增加胃病、骨质疏松、肥胖等的风险。”

据太平中心卫生院院长杨春介绍,该院组建了8个党员宣传小分队,定期和不定期地深入村社、群众家中讲解卫生保健知识、注意事项、饮食安全、合理用药等卫生常识,认真解答群众关于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诊治及康复的疑难问题,还创新性地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从而带动其他家庭成员健康素养提高。

姚艳说,提高全民健康素养,需要多方参与,做好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尤其要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主阵地”“主力军”作用,医务工作者医防并重、科普先行,做健康科普当仁不让的“排头兵”。通过健康科普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持续引导,取得社会共识。

据了解,该县为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开展“三进一建”活动,以“小手拉大手”开展健康教育进校园,在县域内中小学均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为载体,开展健康教育进家庭,入户开展健康服务,一家一个“明白人”、—家一份“健康包”等;以办健康讲座、健康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健康教育进机关单位,利用该群体文化水平高、健康需求高的特点,快速提高健康素养。同时,还建成一支以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签约家庭医生、驻村干部等健康宣传团队。集中培训合格后,在分内容、分专题深入群众宣传相关健康知识。

“有了健康宣讲团队、载体和阵地,更需要灵活多样的形式,易于群众接受。”姚艳说,健康科普的目的正是通过健康知识、技能、理念的传播,让大众健康认知水平和健康管理能力实现提高,提升群众的健康素养。需要让健康科普“活”起来,健康科普既要权威准确,又要生动有趣。随着媒介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该县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特征的受众人群汲取健康知识的需求,从“大水漫灌”到精准传播,通过健康知识讲座、文艺宣讲、展板、广播以及小视频等方式普及传播健康知识,推行“卫生+体育”融合发展,把科普做精、做好,让传播者有心有力投入健康科普热潮,奉献更多健康科普“好声音”。(通讯员 赵荣 本报记者 戚原)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