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阆中
大圆镜2015 发表于:2024-5-27 17:15:10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1147
印象阆中
2023年7月10日,我携家属参加了由鸿雁国旅(超越户外)组织、王总亲自带队的川进青出西藏大环线18日大巴游,当天傍晚到达首站阆中,晚上乘出租车去山顶,参观了白塔,俯瞰阆中夜景。



印象阆中-1.jpg

俯瞰阆中夜景
第二天上午由当地民宿老板带领,参观了古城主要街道和古城墙、古民居、张飞庙等景点,



印象阆中-2.jpg

张飞庙
上午十点许,我们就离开阆中赶往旅途第二站成都了。虽然在阆中停留的时间不长,但对古城阆中却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印象阆中-3.jpg

阆中,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是由南充市代管的省辖县级市。阆中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千年古县、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称,杜甫在此留下名句“阆州城南天下稀”。境内阆中古城是中国四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另三处为安徽黄山的徽州古城、山西平遥的平遥古城和云南丽江的丽江古城),古城建址完全按唐代天文风水理论建设,被誉为“风水古城”,在画圣吴道子《三百里嘉陵江山图》中称为“嘉陵第一江山”。战国时,阆中曾为巴国国都之一,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始置阆中县,距今2300多年,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蜀将张飞在此镇守7年之久,西汉阆中籍天文学家落下闳编制《太初历》恒定春节,因此阆中被称为春节文化发源地。清初曾在此设四川省会20年。1991年,撤县建县级市。
阆中名称的由来一直流传着三种说法。
其一,阆中因山而得名。历史文献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和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中记载“阆中”,“其山四合于郡,故曰阆中”,就是说因阆中周边山势地貌形似高门,而城建于其中,所以称之为阆中,周边的山也习惯的称之为“阆山”。
其二,阆中因水而得名。《旧唐书、地理志》中解释“阆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意思是说流经阆中的嘉陵江绕城三面而过,所以称为阆中,流经阆中这段的嘉陵江水称之为“阆水”
其三,阆中以意而得名。民间传说上古时期女蜗补天时一块五彩石落入阆中嘉陵江中,被一只大鳖拾得后吸天地之精华修炼成精,时常兴风作浪,祸乱人间。大禹治水途经阆中,为造福一方百姓,治住水患,准备擒拿大鳖,大鳖知道动静后一直缩头不出,大禹一走就兴风作浪,无奈大禹制造一囗神钟,平时沉入江中,大鳖兴风作浪,洪水大涨的时候就会浮出水面,嘉陵江水的浪花拍打大钟而发出阵阵钟声后洪水片刻就会退去恢复平静。所以当地百姓就把这地方叫作阆中。
阆中,别名叫作“阆苑”,享有“阆苑仙葩”之美誉。所以不管哪种说法,阆中的名称大致是根据阆中天然的地形地貌命名的,所以阆中的山称之为阆山,流经阆中的水称之为阆水。
清晨我早早起床,来到江边广场,从江岸浮雕及宣传栏中,了解到阆中有很多美丽的历史传说和典故。相传在我国上古时代,有个叫华胥的姑娘,有一天她外出游玩,来到了阆中,玩耍之际,她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从未见过这么大脚印的华胥对此十分的好奇,于是华胥便好奇的踩了一下,这一踩不要紧,结果华胥却意外的怀孕了。随后生下了伏羲、女娲,成为人类的先祖。
阆中,还是风水之城,袁天罡和李淳风是唐代的两位著名风水大师,他们都看中了阆中这块风水宝地, 两位大师归隐于此,仙逝于此,同葬于此,在阆中留下了一段"金针穿钱眼"的千古传奇:
当年袁天罡与李淳风各自要为自己选择一块墓地。袁天罡先来阆中,欣喜地于天宫院所处位置发现了九龙显现山脉,山脉自九个不同的方向汇集,恰似龙头所捧处,就埋了一枚铜钱做记号。不久后,为自己挑选墓地的李淳风也来到阆中,也相中了天宫院所在地之风水,便插下一枚金针做了记号。
后二人相会,聊起此地风水时,都称已选中一块极佳的风水宝地作为墓地。结果却发现:彼此相中的是同一个地方。口说无凭,二人便去挖掘自己所做的记号。奇巧的是,李淳风的金针刚好插在了袁天罡的铜钱眼中。于是,二位大师相约,各自退后五里地修墓,协力在其中央位置修建了讲学馆(即现天官院)。
李淳风墓,位于天宮院南的五龙台山上,袁天罡墓,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前临天宫院,与李淳风墓遥遥相应。
来阆中,可与两位神仙大师“邂逅”,还能听到一个“金针穿钱眼”的传奇故事,难怪游人不断、香火不绝。阆中还建有全国少有的“风水博物馆”。
阆中,还是红色根据地,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等曾在这一带活动。2万多名阆中儿女参加红军,在册牺牲的烈士近8000名,共诞生了9位将军、80多位省军级干部。



印象阆中-4.jpg

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
1935年春,第四方面军为了迎接中央红军转移入川,在阆中段的嘉陵江上,冒着敌军的空袭,架起多处浮桥,使中央红军顺利过江。如今,阆中还保存着“红军烈士纪念园”、“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和徐向前指挥作战与居住的屋子。
阆中儿女还非常热爱家乡。白塔是阆中的标志性建筑物,坐落在号称“天下第一江山”——阆中白塔山上,建于明代末期,不幸的是,在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中,阆中受到波及,白塔经受不起剧烈震动,被拦腰折断。只留下六层。中央电视台报道后,阆中儿女积极踊跃为恢复白塔捐款,有一个成功人士,一次捐款20万元,另有姊妹三人合捐20万元,还有更多的人提供了不同数目的捐助,09年即使受损的白塔恢复如前。



印象阆中-5.jpg

阆中白塔
阆中人还更加重视古城保护,如今仍有百分之七十多的人在古城旧居生活居住,但是却把旧居原貌保护的很好。



印象阆中-6.jpg

阆中古民居
阆中古城的街道虽然狭窄,但农贸市场的经营者都非常守规矩,



印象阆中-7.jpg

街道门店
他们分列街道两旁,出售自家产的农副产品,我买了几个桃、几个梨,特别好吃。



印象阆中-8.jpg

阆中石板路
早餐是在一个路口的夫妻店里解决的,他们夫妇很是勤劳,两个人经营几十个品种的饭菜,我们吃了油条、包子、稀饭,鸡蛋,配送的咸菜也很好吃。头天晚上的晚餐是在他们对门的饭店里吃的,典型的川菜馆,我们只吃了碗小面,十足的川味。



印象阆中-9.jpg

经营保宁醋的门店
阆中的醋十分有名,产于保宁镇,是全国四大名醋之一(另三家是指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永春老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川菜的精灵,俗有“离开保宁醋,川菜无客顾”的说法。阆中把醋文化做到了极致,满大街都能见到保宁醋的招牌和门店,有食醋、药醋、饮料醋、泡脚醋等,大小包装都有,每个民宿和宾馆也都开展有“醋泡脚”业务,每次10块钱,很便宜,我们也体验享受了一回,挺舒服的。我也走过了很多地方,还不曾见过哪里能把一个地方特产文化做到如此地步的。



印象阆中-10.jpg

现场加工醋
阆中,你给我留下的印象很好、很深,只可惜这次在阆中停留的时间太短了,不过,以后有机会自驾游时,我会带着家人再次去阆中体验生活的,尤其是在晚饭后,阆中人坐在江边,吹着嘉陵江水带来的凉风,半躺在靠椅上,边品茶边欣赏着川剧的美妙音乐唱腔,那样的慢生活十分地惬意,十分地享受生活——



印象阆中-11.jpg

我在阆中等你
2023.7.26于西藏游返程途中


作者简介
何献德,男,汉族,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生于1962年,唐河县大河屯镇人,二级调研员,经济师,国家武术段位制太极拳五段,国家武术项目二级裁判员,县武术协会副主席。
历任教师、乡镇干部,乡、镇长、厂长(经理)、主任、局长、县政府办副主任等职务。曾用笔名何育教在《石柱山》、《唐州风》等刊物发表过一些文字。



印象阆中-12.jpg

作者在西藏羊卓雍措湖边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