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南部
刘金栋 发表于:2024-1-6 20:00:01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1343
南部,南部-1.jpg


注:本文为《金融博览》专栏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文中配图为四川南部县禹迹山大佛。这座大佛刻凿于唐末,身高18米,雕凿线条简洁流畅,颇有“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之意。禹迹山大佛是中国最大的石刻立佛造像之一,于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请问你老家是哪儿”?

“我老家是四川南部。”

“究竟是四川南部的什么地方呢?”

“南部就是南部啊!”

上述对话,可能是很多四川省南部县人,在外漂泊时都会遇到的场景。

我的故乡,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上游。南部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最早可以追溯至西汉之初公元前206年设置的充国县,为巴郡十一县之一。后来,县城名称先后历经南充国县、南国县。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南国县改名为南部县。后来,县城名称还先后改为南部郡、新安郡、盘龙郡等。

南部县辖区面积为2229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底的户籍人口为121.7万人。第七次人口普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为81.7万人,这意味着大约有40万南部人常年在外居住、学习与工作。

南部县历来被视为四川的“北道孔衢,东西要害”,是川北地区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嘉陵江纵贯县城106公里,北通川北门户广元,南接川东重镇南充。广南高速、成德南高速、兰渝铁路在此交汇。当然,现在故乡的交通状况与我小时候相比已是天壤之别。记得95年我去北京上大学,要到成都坐火车。从南部到成都大概300公里路,公交车要走10个小时左右,中途还得停下来吃饭。现在从南部到成都,高速公路不到200公里,两三个小时就能抵达。坐火车耗时也基本相当。

南部县城东临嘉陵江和火峰山,北傍凌云山,南倚文笔山和晓霞观,西面则是一马平川。小城就坐落在三山一水围绕的冲击平原上,不断向西拓展。

县城原本是座古城,有完整的城墙和东南西北四门,可惜已于文革期间拆毁。但从遗留下来的诸多街道名称,还是可以想像当年的古城布局。正街位于小城中央,东南西北四条街从正街直达四个城门,当铺街和油店街位于正街的两侧,前街和后街与正街垂直。上述街道分布活脱脱勾勒出一个典型南方小城的模样。

随着人口增加,城市建设的规模逐渐扩张。现在旧城仅位于整个城区一隅,早已偏离城市建设的中心了。好在旧城紧傍嘉陵江与火峰山,山水宜人,依然是广大民众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处。

有一条小河贯穿县城注入嘉陵江,这条河上有四座桥梁。前三座分别为东门桥、西门桥和南门桥,从名称即可知其分布。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座桥——状元桥。小城虽小,也可称得上人杰地灵。仅在北宋一朝,小城就出了三个状元。前两位是兄弟,北宋的陈尧咨和陈尧叟,他们的兄弟陈尧佐则官至宰相,可谓一门三进士,兄弟两状元(南部人俗称陈氏三状元)。后一位名叫马涓。话说这位马状元衣锦还乡时,恰逢小河涨水,县里百姓一夜之间搭起一座小桥来迎接游子归来,此即状元桥之由来。

在红岩子水电站建成前,在县城附近的嘉陵江上,有一座由条石搭建的、长约1公里的分水长堤,南部话叫“龙干”。这条长堤将嘉陵江分为外江与内江,外江波涛汹涌,内江风平浪静。很多人夏天会在内江游泳。这条长堤是县城居民茶余饭后散步的最佳去处之一,在长堤尽头遥望江水流向天际,有“逝者如斯夫”之感。然而,一旦夏日洪水袭来,就可能将长堤淹没。人们会根据长堤被淹没的程度,来分辨洪水势头之大小。

在我小时候,整个县城的活动中心是位于嘉陵江边(南部人称为河坝)的柳林广场和工人俱乐部。柳林广场里面有陈氏三状元的雕塑,以及若干小吃摊与露天茶馆,人们在这里吃凉粉、搓麻将、打长牌。工人俱乐部里则有蔚为壮观的近百张露天台球桌。在我读中学的时候,打台球是青年人们热衷的时尚。有趣的是,我们都是在美式台球桌上玩斯洛克。我现在还记得,当年高考刚一结束,我就与小伙伴们约在工人俱乐部的台球桌边见面,开启了暑假狂欢之旅。

小城里还有很多名称颇具趣味的街道。所谓新后街,是在后街侧面重起炉灶,建成一条与后街平行的新路。所谓乐群路,是小城知名小吃摊点集中分布在这条街上,因此能够娱乐大众是也。所谓燕子湾,是因为一到夏天,无数燕子都会聚集在这条狭窄街道的电线上,对身下的可怜路人狂轰乱炸。所谓半边街,是由于这条路上聚集了小城绝大多数出售花圈和寿衣的店铺,因此人行半边鬼走半边是也。所谓草市街,则是这条街上聚集了很多小商小贩。所谓牛巷子,是因为小巷非常狭窄,仅容一头牛通过。所谓向阳巷,是由于这条狭长巷子朝向正南正北,一到晴天正午,则整条巷子阳光充盈。由此可见,小城街道取名来源有二,一是功用化,二是形象化。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腰包的凸起,新增街道的命名开始虚化起来,诸如振兴街、瑞安路、东风路、蜀北大道等,不再具有活生生的质感或者直来直往的功用意味。

随着新城建设的推进,尤其是县政府片区、红岩子片区与满福坝片区的建设,南部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面貌也焕然一新。遗憾的是,随着城建的推进,传统的青砖灰瓦式平房已经消失殆尽。故乡与其他县城越来越像,几乎找不出差异,这种千篇一律无疑扼杀了小城的丰富历史和独特性。游子们最不愿见到的场景,就是眼前的故乡漂漂亮亮焕然一新,但是记忆中的街道和韵致却不复存在。

好在,游子的乡愁还有味道亘古不变的小吃可供慰藉。

川北凉粉作为传统开胃菜,早已随着川菜的全球流行而享誉四方了。正宗川北凉粉则非我家乡莫属。家乡凉粉有两种,一为白凉粉,一为黄凉粉,由于材质和工艺不同,味道大相径庭。家乡之外的凉粉多为白凉粉,这大概是因为凉粉的白和辣椒的红更相映衬,进而能更好地刺激人的感官和腺体吧。但我却深爱家乡的黄凉粉。家乡卖凉粉的小贩大多挑着担子过街串巷,但凡有人招呼,就乐呵呵地放下担子,开始切凉粉、调佐料、放豆芽,转瞬间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黄凉粉就问世了。凉粉美味的关键在于调味用的辣椒油。凡是卖凉粉的,都会使用特别炼制的辣椒油,色泽鲜红,无任何杂质,幽香中充满了余韵。在外游历经年,只有尝到这种辣椒油,才能真正唤起我对故乡的依恋以及对童年的回忆。

肥肠干饭是家乡另一道名小吃。要吃正宗的肥肠干饭,就必须到乐群路,这里的沈肥肠可谓名震川北。所谓肥肠干饭,是指搭配出售的一碗肥肠清炖萝卜,一碗酸菜白米饭,一小碟泡菜,三者缺一不可。肥肠的香而不腻,萝卜的入口即化,热汤的爽口怡神、泡菜的甜咸适口、米饭的劲道清香,糅合成对就餐人在色、香、味等诸方面的诱惑,令人回味悠长。

南充古称顺庆府,顺庆米粉也因此得名。家乡的米粉与绵阳米粉、云南米线等完全不同,白色的如火柴杆粗细的粉丝,柔软细滑。米粉煮在骨头汤中,有白味和红味之分。白味有羊肉粉和三鲜粉,依靠胡椒粉来调味,红味有牛肉粉和肥肠粉,用地道的辣椒油来调味。在春夏季节最好吃白味,清爽怡人。而在秋冬季节最好吃红味,猛辣温暖。尤其是粉中那酸菜丝的诱惑,深深烙刻在游子们的记忆与感官中。

油茶则是冬季早餐的最佳选择。南部油茶和甘肃油茶相比有显著区别。在寒冷潮湿的四川冬天,来到家乡最出名的老牌油茶店,面对熙熙攘攘的人流而坐。看着老板娘和善的笑脸,热气腾腾的褐色油茶,红色的辣椒油,青色的葱花,白色的蒜泥,就着刚出锅的金黄色的馓子,用调羹送入口中,顿时整个人感到甘香而温暖,这是一种多么平常但真实的快乐!

我的母校南部中学是一所百年名校,位于凌云山腰。学校旁有一个天然岩洞,名曰凌云洞。我们初中时的音乐教室,就设在洞外的平房内。凌云洞内前宽后窄,冬暖夏凉,后洞阴暗黝黑,举火步行,渐低渐窄看不到尽头,究竟有多深,没有人说得清楚。传闻有人放鸭子往里探洞,后来则在数十里之外的老鸦镇发现了鸭子。

据说,唐代仙人吕洞宾在此访故友不遇,虽有些惆怅,但后来为本地风光所迷而诗兴大发,用瓜皮代笔,留下一首七言律诗:“我自黄粱未熟时,已知灵谷有仙奇。丹池玉露妆朱浦,剑阁寒光烁翠微。云锁玉楼铺洞雪,琴横鹤膝展江湄。有人试问君山景,不知君山景是谁!”

每次听到汪峰的《北京,北京》,我就想起了我的故乡。这首歌的很多歌词,能让我找到情感的共鸣。“当我走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我的心似乎从来都不能平静。”“在这我能感觉到我的存在,在这有太多让我眷恋的东西。”“我在这里祈祷,我在这里迷惘。我在这里寻找,在这里失去。”

南部啊,南部。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