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打人案细节公布!仅“让女孩学会保护自己”远远不够
麻辣鸡翅 发表于:2022-6-24 13:34:43 复制链接 看图 发表新帖
阅读数:225
唐山打人案细节公布!仅“让女孩学会保护自己”远远不够-1.jpg






唐山打人案细节公布!仅“让女孩学会保护自己”远远不够-2.jpg



6月21日,河北警方通报“唐山打人案”最新进展。根据通报,被打女子王某某、刘某某损伤程度为轻伤(二级),远某、李某损伤程度为轻微伤;在办案过程中发现犯罪嫌疑人陈某志其他违法犯罪线索,正加紧侦查调查是否涉嫌黑恶组织犯罪。同日,河北省纪委监委通报,因涉及打人案及其他相关案件,有五名公职人员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打人事件具体情况已基本清晰,关于此次事件的讨论中,涉及一些性别偏见和误区,仍有待厘清。


唐山打人事件中,有人责备受害者,认为女性应该学会保护自己;也有人强烈反对性别视角,其理由是,这样的暴力行为让男性也产生恐惧感,不仅仅关乎女性安全。这起事件确实是强者对弱者的暴力,在一些暴力事件中男性确实也会成为受害者,但从社会治安和法治视角来说,不管是从全球还是国内的研究数据来看,从屡次被曝光的暴力事件还是从众多人的生活经历来看,绝大多数暴力行为是男性针对女性实施的暴力。唐山打人事件的起因是男性对女性的性骚扰,性骚扰也是一种性别暴力,这样的性别暴力行为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特殊的个案。


事情发生的当天,笔者的工作伙伴正在给一些中小学教师做性教育培训,于是他把这个新闻热点事件拿来作例子,问在场的老师对这件事的看法,绝大多数教师回应说:要教女孩学会保护自己。让女孩学会保护自己,这是人们面对对女性的暴力时的一个很普遍的反应,但是这远远不够。一个身体力量远不如男性的女性,被骚扰继而被殴打,她如何能够保护好自己?


尽管唐山打人事件满足了人们心中的完美的受害者形象,但纵观网络上的声音,仍然有人指责受害女子“不识相”和“行为过激”,而这些发表不友好评论的人当中也不乏女性。前面提到的参加培训的教师,几乎全是女教师。所有这些都这让人不得不震惊于一个现实:性别偏见和性别盲区如此普遍,甚至女性也对女性持有偏见。笔者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事性教育和校园性别暴力预防教育等工作若干年,对这样的话题和讨论自然是敏感的。这类事件借由互联网的力量,舆论发酵,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社会文化环境的一部分。身处其中的广大未成年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如果没有学校教育的加持,他们很难树立性别平等观念,也就难以避免这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在我看来,借由唐山事件对现行的教育进行充分的反思,从学校教育入手探索问题的解决之道,是这个事件带给我们的最大价值。因此,笔者想借此时机谈一谈,如何通过学校教育预防和解决性别暴力问题。


在谈策略之前,有必要先澄清三个关键问题。


首先,性别暴力的普遍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发生在学校、家庭、职场、社区以及网络空间,全球如此,中国也如此。


性别暴力指的是因为性别歧视、性别角色期望和刻板印象,以及基于性别的权力地位差异而导致或可能导致的对某人肢体、性或心理带来伤害或痛苦的行为。性别暴力包括强奸,违背他人意愿的性接触,不被欢迎的性行为和带有性意味的评论,以及体罚、欺凌和言语骚扰等。成人和儿童之间、男性和女性之间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助长了这种暴力,这种暴力会强化性别角色并使性别不平等永久化。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全球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女性在一生中曾遭受过性别暴力。2013年联合国的多国调查发现,报告自己曾强奸过女性或女孩的男性受访者占10%-62%。2021年亚太地区数据显示,超过37%的南亚妇女、40%的东南亚妇女和高达68%的太平洋地区妇女遭受过伴侣的暴力。也有研究发现,30%至40%的亚洲女性曾在工作场所遭受性骚扰。中国的有关研究显示,39%的女性报告称曾经遭受过来自男性伴侣的肢体或性暴力,38%曾遭受过精神暴力;52%的男性报告称自己曾向女性伴侣施加肢体或性暴力,43%曾施加过精神暴力。未成年男孩和女孩都有可能遭受性别暴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称,女孩更容易遭受性暴力和性骚扰以及心理暴力和网络暴力,而男孩更容易遭受体罚等身体暴力。同时,不符合传统的男女二元性别规范的青少年更容易遭受暴力,其不良后果也更加显著。中国的公益组织“女童保护”历年对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案例进行研究,2021年的研究结果显示,遭受性侵的人中女童占90%以上,75%的遭受性侵的儿童年龄在14岁以下。


第二,性别暴力是对人权的侵犯,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和尊严,并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性别暴力对未成年人的危害尤为显著。研究显示,校园性别暴力不仅影响学生的安全和身心健康,还会降低入学率和出勤率,提高辍学率,影响其学习成果。研究还显示,目睹或经历暴力的儿童在未来的生活中也更有可能使用或遭受暴力,形成暴力的恶性循环。同时,儿童遭受暴力所带来的社会经济代价也是巨大的,相关研究显示,校园性别暴力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相当于损失小学一整个学年,按照中低收入国家的教育投入来计算的话,约折合170亿美元,这超过全球每年130亿美元的国际教育援助总额。


第三,导致性别暴力的风险因素很多,来自个人、家庭、学校、职场、社区和更广泛的社会等多个层面,但更重要的是,要认识产生性别暴力的根源,那就是更广泛的结构性问题、社会规范、根深蒂固的信仰和行为模式对社会性别和权威观念的塑造。对夫唱妇随,男强女弱等传统性别关系的社会期待,对非传统性别形象的排斥,以及对成年人尤其是成年男性的权威形象的维护,导致性别歧视的言论和行为,滋养着男性使用暴力来维持权威的心态和行为模式,而暴力行为又使得这些社会和性别规范进一步强化,加剧性别不平等。


正确认识性别暴力的本质、现状以及成因,是探讨解决之道的基础。教育在解决该问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即教育通过塑造个人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影响社会观念,改变社会规范,从根本上起到预防暴力的作用。


如何从教育入手解决性别暴力问题?这里主要提出五点。


第一,形成共识。通过学校教育根治性别暴力问题,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对此问题形成共识,深切认同权利和性别平等、儿童优先和儿童利益最大化等重要理念和原则,认同解决性别暴力问题的重要意义。


第二,开展教育活动。学校产生影响的最直接渠道是教育教学活动。通过精心设计的校内校外课程和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学校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反思不健康的社会性别规范,开展关于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讨论,打破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性别偏见和刻板印象,树立尊重、平等和接纳的态度,培养同理心以及沟通、合作、决策等生活技能,切实影响年轻人在生活和人际关系中的行为改变,从而避免或减少暴力行为。


第三,全校参与。开展有效的教育和教学活动,需要训练有素的教育工作者,并为他们提供预防和应对性别暴力的教学工具和工作指引,同时也需要创建有利的校园和社区环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解决校园性别暴力,需要采取全校参与模式,即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及更广泛的社区共同合作,为学生创造安全友好的空间,师生和家长都要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学校从上到下、从内而外都一致强调校园性别暴力是绝对不被接受的行为。


第四,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和全面性教育,是预防性别暴力的重要抓手。2021年中国政府颁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明确要求在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全面广泛地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同年发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稿)以及教育部出台的未成年学生学校保护规定,要求学校开展适龄的性教育,提高学生防范性侵害、性骚扰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六家联合国机构共同发布《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为各国开展全面性教育提供指引,并强调性教育的开展要基于权利和性别平等的原则,从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生活技能方面,为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在全面性教育的8个核心概念中,包含 “理解社会性别” 和 “暴力与安全保障” 这两个非常相关的概念,围绕性别暴力这一主题,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教学目标。


第五,法律政策、机制和支持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更广泛的政策和环境支持,以及相关的应对机制和支持服务。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强有力的法律政策支持下,预防和应对校园性别暴力,需要教育部门协同其他部门开展全面的跨部门合作,涉及卫生健康、公安、司法、社会保障、儿童保护等多个部门的参与。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妇女署共同发布《解决校园性别暴力全球指导纲要》,提出了整体的策略框架,包括法律政策的完善和教育改革、安全的校园环境、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暴力行为发生时的报告机制和应对程序、多个利益相关方在横向和纵向上的合作,以及持续的监测与评估和研究工作。


从教育入手开展性别暴力预防工作,需要长期的努力,因为其核心是转变意识。而正因为转变意识才是根本解决之道,因此这样的努力是值得的。有研究机构预测,如果全社会行动起来,摒弃关于“什么才是一个真男人”的传统有害思维,那么每年将会减少69%的性暴力和40%的欺凌和暴力行为。什么是值得提倡的“男性气质”?有情感、有爱心、能够敞开心扉、公平待人、对暴力说不——这才是值得追求的新时代的男性形象,而不是所谓的“阳刚之气”之类的刻板印象。2020年,作为一年一度的消除对女性暴力国际日的纪念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转变心态” (Transforming MENtalities)的倡议,号召国际社会要动员男性和男童参与进来,成为推动消除性别偏见和性别歧视的积极行动者,撼动关于性别气质的刻板印象和话语体系,转变驱动暴力行为的心态模式。


通过在学校、家庭、社区以及社交媒体中鼓励和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学习、对话和讨论,挑战陈规定型观念,以教育之光照亮性别盲区,实现真正的意识转化,这值得每一个关心下一代、关心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人去追求。






— END —





来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创

作者 | 李红艳


唐山打人案细节公布!仅“让女孩学会保护自己”远远不够-3.jpg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快乐人L 发表于 2022-6-24 13:34:50 | 阅读全部
这篇文章做了深度的社会现象分析,很多视角是原来未被关切到的社会问题。一定要深挖这类问题,及时纠正社会错误认知!立法与政策上要明确侧重保护女性,必定聪体能等角度有很大差异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