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解谜(35)
大脚吴妈 发表于:2022-4-10 07:35:33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48
魏延为何在生前就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

在三国人物中,魏延有主见、有性格,思想解放、想到做到,是一个对社会时尚无所顾忌、具有反叛精神的战将。当时,许多人一旦跟定某个领导人后,无论这个领导人多么昏庸无能、自己受的委曲多么大,也抱定“忠臣不事二主”态度委曲求全、忍辱负重。例如赵云早年看到自己的上司公孙瓒为无能之辈,又非常喜欢刘备,也只能等到公孙瓒死后才投奔刘备;黄忠为韩玄保守长沙,在韩玄要杀掉他时只喊了一声“无罪”就准备引颈就戮。而魏延不是这样,他胸无所藏,想到做到,传统礼教在他心中没有多大地位,他对自己憎恶的东西,敢于挺身反对;对自己向往的东西,就勇敢地追求。

但是,魏延绝不是吕布那种没有理想、见利忘义的小人,在天下大乱、群雄纷争的环境中,他有自己的理想目标。就选定领导人一事看,魏延自少年时代就看中刘备,辗转投奔,对刘备及其蜀国的事业忠心耿耿。他在襄阳砍死守门将士,是为了让刘备入城,当时曹操已夺取了荆襄,声势浩大,刘备正率军败退,处在危难之中,但他反投刘备,说明他追求的目标是坚定明确的,直到在长沙杀了韩玄,才实现了追随刘备的夙愿。在刘备手下作战,他总是争先恐后,汉中斜谷界口和曹操相遇时,操招降魏延,延大骂拒绝,并设计射伤曹操。魏延的武艺、谋略及其勇敢精神,使他在蜀将中崭露头角,成为刘备集团的后起之秀,加上他对刘备的忠诚,因而深得刘备的器重。应该指出,刘备对待魏延的态度和孔明迥然不同,还在魏延杀了韩玄刚来投降时,孔明认为魏延杀掉上司是不忠不义之举,要将他杀掉,刘备则认为“魏延乃有功无罪之人”(第五十三回),虽然孔明又讲了一大堆理由,但刘备始终没有承认魏延有可杀之罪,坚决主张不杀。刘备自从请孔明出茅庐以后,拂逆孔明意愿的时候不多,除过伐吴一事外,这是否定孔明意见比较坚决的一次,而对伐吴一事,刘备在临终前向孔明表示了歉意,他对保用魏延一事,至死无悔。据《三国志》载,刘备在夺取汉中后,众将以为关羽驻守荆州,汉中一定会让张飞镇守,张飞也私下认为汉中守将非自己莫属,但出乎意料,刘备提拔青年将领魏延为汉中大守,却让张飞兼任阆中牧,这表明了刘备对魏延的器重。刘备领益州牧时,对他手下武将的名次排列是: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魏延、马超,(参见第六十五回)魏延位在马超之前,后来,魏延因资历浅薄,未被列入五虎大将之列,但他总督汉中军马,地位不能算低。刘备伐吴前,派身为五虎大将之一的马超协助魏延守汉中。刘备的安排是有所考虑的,汉中远离成都,是荆州之外第二个独立性较大的地方,又是北抵曹魏的前哨阵地,战略地位重要又不便直接指挥,必须要一名有谋略、武艺强,又十分忠诚的人来镇守,而魏延正是这样的人才。马超虽然武艺高强,身为五虎大将之一,但他有勇无谋,不能独当一面,只能充当魏延的助手。魏延果然不负重托,成功地保守了汉中。

刘备死后,孔明实际主持国事,魏延的命运立刻发生了变化,他由汉中太守被调往南方边远地区抵挡孟获。孔明自魏延来降之时就认定他是“不忠”、“不义”之人,这种成见至死未变,孔明对魏延的态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对魏延提出的建议不屑一顾,如魏延提出兵出午谷,而孔明则不相信魏延还能提出一个比自己高明的作战方案,他不认为由魏延提出的方案还能是可行的;孔明对魏延的第二种态度是平时对他另眼相看,作战中常把他安排在次要位置或需要诈败的场合,安排守街亭时他让魏延去城后屯扎;火烧藤甲兵时,对魏延下令:“限半个月内须要连输十五阵,弃七个寨栅。若输十四阵,也休来见我。”(第九十回)魏延自然是老大不高兴,怏怏而去,最后还是完成了任务。孔明定计击杀张郃时,又是魏延出面与张郃交战,他败退几十里,最后弃尽衣甲和头盔,匹马引败兵往指定地点而逃,引诱张郃上钩。孔明火烧司马父子时,还是让魏延出面诱敌,命令他“不可取胜,只可诈败。”(第一百三回)魏延自然依令而行。当然,战场上需要诈败,指挥员派那一个将领都是应该的,但孔明碰到这些场合,总是派魏延出面,联系对魏延的一贯态度,他这种安排的意图就是很清楚的了。曾经在老年赵云提出愿随军伐魏时,孔明顾虑说:“今将军年纪已高,倘稍有参差,动摇一世英名,减却蜀中锐气。”(第九十一回)孔明的这种考虑无疑是对的,赵云应该保持常胜英名,但孔明对魏延却不屑于作这种考虑。

魏延对孔明的领导是有意见的,倔强的性格使他常常以好发牢骚、消极对抗的形式发泄对孑L明的不满,而这又加深了孔明对他的内心忌恨。魏延唆使陈式违犯军纪后,孔明处斩了陈式,没有对魏延追究责任,但他背过魏延对身边的人说:“魏延素有反相,吾知彼常有不平之意,因怜其勇而用之。——久后必生患害。”(第一百回)正因为孔明对魏延抱着“怜其勇而用之”的态度,所以他有时听见魏延发牢骚之言,也装作不知。一次,魏兵用大批仿制的木牛流马搬运粮草,孔明设计抢夺,安排魏延为接应部队,让廖化等率兵切断司马懿归路。这次战斗中,廖化追赶司马懿,获其金盔,被录为头功,魏延为自己被安排不当而心中不悦,口出怨言,孔明装作没有听到,这表明孔明已对魏延暗含杀机,他们的关系已到了不能言明的地步。但魏延对自己处境的危险性并没有足够的认识,他把自己与孔明的矛盾仅仅看作是一般的意见分歧,因而对自己的言行未能稍有收敛,他随孔明南征北战几十年,最后终被孔明杀害。

看来,魏延是刘备集团内部争议很大的人物,他深得刘备的器重,又深为孔明所忌恨。刘备看到的,是一个有主见、有谋略、勇猛好胜的忠诚将领;而孔明看到的,是一个爱出风头、爱发牢骚、具有反叛精神的危险分子。应该看到,孔明的看法代表当时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思想观念和人才观念。例如,魏延在长沙时,韩玄就“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第五十三回)吴主孙权亦曾当着蜀国使者费祎的面评价魏延说:“此人勇有余,而心不正,若一朝无孔明,彼必为祸。”(第一百二回)孔明死后,魏延与杨仪在前线武力相争,两人同时向后主表奏对方的反情,朝廷一时真假难辨,但蒋琬、董允等高级官员却一致认定魏延反叛。看来,不管魏延自己如何,社会对他没有多少好的评价,因为他的人格与民族意识相忤逆,为他所在的社会所难容。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成都, #阆中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