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阆中古城,黎学锦发明“鱼翅”江堤,驯服桀骜的嘉陵江
白刃玄衣及 发表于:2020-8-15 18:38:00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81
说起初识阆中,却是因为多年前的一档娱乐综艺节目,叫作《两天一夜》,你有印象吗?吴宗宪带领一众明星在阆中古城里耍宝,也让我对这座古城有了深刻的印象。自古以来,阆中古城就有“阆苑仙境”的美誉,最让人难忘的是那些古城历史上的动人故事。



阆中古城坐落于四川南充市,三面邻水,群山环绕,山清水秀,气候宜人,阆中古城被誉为地灵人杰、物产富饶的风水宝地。



到了清朝时,阆中成为重要的水运码头,嘉陵江上商船往来络绎不绝,华光楼前客商云集,人流如织,古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和兴旺。



每逢夏秋两季,连续的暴雨总是让嘉陵江洪水泛滥,不仅影响了水上航运贸易,古城周边的街道和民居也深受其害。公元1806年,黎学锦在阆中担任“川北道”。作为当地最高行政长官,解决水患问题,让阆中百姓安居乐业是重中之重。



实际上阆中的堤坝修建有很多,历朝历代都有。在志书上记述得比较清楚的,就是黎学锦当时修筑堤坝。因为当时江水噬城,下面沙冲松了,河堤逐渐被侵蚀,随时可能坍塌,江水逐渐威胁到城中百姓。



解决水患,宜疏不宜堵。如何借用自然之势,才是关键。黎学锦每天到江边观看水势,发现鱼在嘉陵江上逆流而上,划起一道道水痕,他从中得到了启发,决定效仿鱼鳞的形状修建堤坝,缓解江水的冲击。



黎学锦和保宁知府徐双桂、阆中知县李傅杰率先捐出养廉银,又向当地富商募集钱款,修建堤坝。在修筑好原来河堤的基础上,为了防止江水直接冲刷城池,他还在河堤外面建上石塔、石墩和石匮来狙杀水势。所谓的狙杀水势,就像是分水堤一样,就是防止江水直接冲河堤的。



插一句,简单介绍下养廉银。养廉银为中国清朝特有的官员之俸禄制度,创建自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的薪给制度,本意是想借由高薪,来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性,并避免贪污情事发生,取名为“养廉”,至于效果嘛,就不好说了。粗略查了一下,知府和知县的养廉银一年大概是1000两左右。



在众人的努力下,历经数月,堤坝落成。由于新修的分水堤像极了鱼背上的鳍,所以当地老百姓又把它称作“鱼翅”。“鱼翅”东抵城南,北接玉台山,把阆中城环抱其中,嘉陵江成了古城的护城河,多年水患终于得到了解决。



历经数百年风雨的洗礼,直到如今,这个“鱼翅”工程依然在造福着一方百姓。分水堤既起到了分水的作用,它一级一级延伸到江边,还方便了水运,起到了一个船舶停泊和货物起运的水运码头的作用。河堤修成了梯级形的,方便了古城的居民沿着江堤到江边取水和洗涤。



“鱼翅”的修建,让古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和谐和安宁,桀骜不驯的嘉陵江水也从此温顺起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