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山清水秀风光好 踏青赏景正当时
我爱萨其马虞co 发表于:2020-6-17 08:41:26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572
4月25日,家住南充顺庆区的王女士已做好“五一”出行计划:“带上家人去阆中五龙村耍。游玩项目多,距离不远,交通也便利。”王女士说,她已经在阆中五龙度假村预定了民宿,她和家人对这个休闲惬意的假期充满期待。
  记者从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了解到,随着各县(市、区)旅游业态不断丰富,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形成了全域旅游新格局,市民“五一”出游有了更多选择。



图片俯瞰印象嘉陵江湿地公园

畅游 大美南充 好山好水好风光

  南充,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秀美的山川河流,拥有“将帅故里·红色文化”“历史名城·三国文化”“中国绸都·丝绸文化”“印象嘉陵·生态文化”“世界古城·春节文化”5张文化旅游名片。并拥有阆中古城、朱德故里景区2个5A级景区,西山风景区、凌云山风景区、嘉陵第一桑梓景区、南部升钟湖旅游景区等6个4A级景区,以及21个3A级景区。这些景区中,既包含秀美的山水风光,也不乏厚重的人文历史。
  “五一计划去阆中耍几天。准备去保宁醋文化博览园等景点打卡。”家住顺庆区镇泰路的王勇告诉记者,他对保宁醋文化博览园十分感兴趣。“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阆中专门打造了一个醋文化博览园,详细介绍保宁醋制作的42道工序。我一直想去看看。”
  记者从阆中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了解到,2009年,保宁醋传统酿造工艺被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拥有“三馆两坊,一井一廊”的保宁醋文化博览园,是中国唯一一家将古建筑文化、食醋文化和中国非遗文化等有机结合的醋文化博览园。
  阆中古城有2300余年建城史,有张飞庙、滕王阁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获得“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称号,是南充的“世界古城·春节文化”文旅名片。2020年12月31日前,全国医护人员及湖北籍游客,可凭相关证件免票入园游览;其他游客可在2020年6月30日前享受门票半价优惠。2020年12月31日前,景区实行门票8折优惠。
  草长莺飞,山花烂漫,最美人间四月天。在我市乡村,旅游业方兴未艾。一个个美丽的小村庄,正以不同的风姿吸引着游客前往。
  “我们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富农’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共打造乡村旅游景区28个(其中,A级旅游景区18个),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西充、阆中),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南部、高坪、西充)等。2019年,南充市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254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99.68亿元,乡村旅游项目开工18个,投资15.7亿元,带动农民就业18.02万人次,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276.93元。



图片西河田园,风景如画

  据介绍,南充市乡村旅游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城市依托型,西河乡村旅游带依托毗邻顺庆主城区、环绕西河畔的独特优势,其乡村旅游新业态农家乐民宿产业发展迅速;景区依托型,仪陇马鞍镇琳琅村与朱德故里景区实施“景村一体”发展,未搬迁一户农户,保持原著村落、原生乡愁环境,创建以“红色热土、宁静乡村”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品牌;农业公园型,中法农业科技园走产区景区化、田园公园化、产品高端化路径,开启南充市“农业公园”新篇章;农业产业型,中国有机农业公园策划设计了四季花海、有机果蔬采摘园、农具总动员、充国方言社会等景点,介绍有机文化,确保景区的独特性和竞争力,打造出中国西部第一个有机生活公园;民俗风情型,阆中市天林乡五龙村以民俗文化为主题,按照国家3A级旅游景区标准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塑造五龙驿站、古观星台等文化景观,丰富乡村骑游、农事体验等旅游产品,提升水产、沃柑等产业园区,打造出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乡村旅游景区。
  “每个县(市、区)都有其独特的旅游资源。随着全市旅游业态的不断丰富完善,市民选择更加多样化。在这么多的旅游资源中,总有一款是市民心仪的。”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认为。



图片市民在高坪航空港玩卡丁车

畅途 交通先行 连通诗和远方

  4月25日,记者在高坪区江陵镇三房沟村看到,一条宽阔的旅游道路正在热火朝天施工中。记者从高坪区政府了解到,这条道路全长28.5公里,预计今年8月建成通车。
  近年来,高坪以“交通+精准扶贫+农业+林业+旅游”的思路,修建了擦耳至江陵旅游道路,走马镇晚熟柑橘产业路也将动工,该区还计划新(改)建村道公路60余公里。“路通了,游人就能进来。我们对发展乡村旅游的信心更足了。”高坪区江陵镇三房沟村村民说。
  近年来,三房沟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该村拥有优质樱桃、汶川青脆李、血橙、黄桃、车厘子等多个水果品种、多季节果园。每年定期举办樱桃采摘节、李子采摘节等乡村旅游活动,开发有垂钓比赛、戏水摸鱼、亲子厨房、蔬菜采摘、烧烤等游乐项目,每年吸引游客达10万人次。
  发展乡村旅游业,南部县坚持交通先行。定水至升钟湖旅游公路建设项目是南部县实施的升钟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工程的子项目之一。项目围绕“大融合”,打造致富路,带动沿线12个乡镇发展晚熟柑橘、中药材等11万亩,改造沿线105个村庄的民居,配套产业路320公里;围绕“大景观”,打造旅游路,直达升钟湖景区大门,并联通八尔湖、禹迹山形成旅游环线。
  在阆中,为更好地发展旅游业,着力打造半小时乡村旅游圈,以七里客运中心为旅游集散中心,新增了5条旅游线路,形成阆中古城到乡村旅游点的专线直达。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先后在阆中火车站设立旅游咨询服务站,开通到市内各景点的公交线路,着实解决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和景区“微循环”问题。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市辖三区旅游开发加快推进,目前已形成4条旅游环线:以锦绣田园、七坪寨、醉美橙乡、擦耳桃园、大通芝麻湾、一立塘湾村为代表的乡村休闲旅游环线;以凤垭山、凌云山、金城山、中法农业科技园、西河乡村旅游为主,打造生态康养旅游环线;以三国文化、丝绸文化和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主题文化旅游环线;西山风景区、西河景观长廊、三国人物雕塑墙、六合丝绸博览园、依格尔丝绸博物馆、张澜纪念馆、罗瑞卿故居等景点成为展示南充市浓厚文化的文化旅游环线。
  记者从市文广旅局了解到,随着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集文化体验、文创产品、购物娱乐、大型乐园、户外运动、康养休闲、湿地观光、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全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



图片市民在公园里骑行

游享 完善服务 让旅途更舒适

  春暖花开日,正是踏青时。
  4月25日,正值周末,全市多个旅游景点迎来了一波游览小高峰。
  在顺庆区新复乡七坪寨景区,记者看到,来此踏青的市民逐渐增多,景区人气很旺。家住嘉陵区的王先生说。在景区,大人们在空旷的草地上搭起了帐篷,孩子们“忙趁东风放纸鸢”,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3月29日、30日,市文广旅局通过微信公众号,连续推出两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G212乡村旅游线路和G318乡村旅游线路。该线路除了介绍美景,还对沿线美食、特色商品、住宿等进行了推介。
  记者从市文广旅局了解到,G212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包括顺庆、阆中、南部、西充等地的乡村旅游景点,G318乡村旅游线路则涉及高坪、嘉陵、蓬安、仪陇、营山等地景点。“这两条旅游线路包含20个景点,将9县(市、区)的景点全部串联起来,这对全市文旅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市文广旅局宣传推广科相关负责人说。
  4月25日,仪陇县新政镇居民陈朝霞在朋友圈发了9张照片,均是她和家人在新政镇三条沟村和安溪潮村游玩的照片,“好多外地朋友看了照片都想来耍。”
  走进仪陇县新政镇三条沟村记者看到,川北民居风格的游客中心、观景平台等旅游基础设施已经完善。站在观景平台上远眺,产业园、草莓采摘园尽收眼底。三条沟村党支部书记李家喜告诉记者,为发展乡村旅游,该村大力完善基础设施,目前,该村交通便利,还修起了停车场、游客中心、公用卫生间等。
  在仪陇县另一个乡村旅游景点安溪潮村,旅游项目同样丰富多彩。“我们走产业+旅游的路子,骑行、垂钓、水果采摘、吃农家菜等,可以让游客玩得尽兴。”安溪潮村党支部书记彭杰告诉记者,村里发展了300多亩柑橘、300多亩李子、150多亩垂钓水域。正在修建广场,增添休闲娱乐设备,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项目。
  近年来,全市以推进“双百亿工程”为抓手,加快实施旅游板块重大工程项目,重点推进顺庆西河生态乡村旅游开发、高坪中法农业科技园、阆中嘉陵江流域生态农业旅游综合保护开发(阆中水城)、南部升钟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蓬安相如湖旅游度假区等22个重大项目。对阆中古城、朱德故里景区2个5A级旅游景区,以及西山风景区、凌云山风景区、升钟湖旅游景区等4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完善功能、提档升级,提升景区内涵、丰富旅游业态。
  南充市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实施智慧旅游工程,建立旅游信息网站和气象交通等多种信息发布系统,支持旅游集聚区(景区)建设以自动化导览讲解、信息联播、客流实时采集监控、电子售票、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数字管理系统,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务。

来源:南充日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