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阆中古城旅游必需知道的那些民间故事~阆中九龙池的传说
素色流年783 发表于:2020-4-16 12:35:47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26


阆中古城之东,位于张飞大道、商城路、盘龙路交叉之地,人们至今仍把这地方叫“九龙池”,明明是一方平地,为何称为“池”呢?原来这个名称与一个神奇的传说有关。

隋唐时,盘龙山脚下,有棵参天黄葛树,这树要五六个小伙子手拉手才能围住,树冠遮天盖地,树荫遮蔽面很大。树下空坝能拴百十条牛,冬天牛不会受冰霜冻,夏天不得遭烈日晒,当时成了公县耕牛交易最佳场所。大树旁有几间草房,便成了牛贩子食宿茶饮体该生意之处,时称“牛市店”(后被讹称为“牛屎店”)、牛市向西离古城半里许的缓坡下有口大池,底深难测,是牛饮水和洗澡不可缺少的去处,这就是“九龙池”。



话说唐贞观年间,时传西南方出现了“王气”, 唐太宗派勘舆大师袁天罡前往测步,袁大师在间中勘测到了“王气”, 将大、小盘龙山之间的张家垭的龙脉锯断,被锯断的山垭流出大量的淡血水。从此,城东北方经常阴风飒飒,哀鸣四起,百姓处在一片恐怖之中。这可急坏了袁天罡,作为一代堪舆大师,他只顾完成朝廷破“王气”的使命,却给阆中人民带来了不测之灾,使他寝食难安。



一天,他在黄葛树下和大池边之间徘徊,仔细观察,他倏地发现似乎有9条龙影在大树和水池之间来回上下飞窜,袁大师将大腿一拍,顿时醒悟:我虽将盘龙山龙脉锯断,其龙魂未能未能除,这9条龙的魂魄依附在9根钵碗粗的刺藤上,兴风作浪。袁大师思付,既要破除“王气”, 又要保阆中一方安宁,必须立马将这9根粗大刺藤砍断。袁天罡带领兵丁来到黄葛树下,命令他们动手砍藤。哪晓得这些刺藤却十分坚硬,大半天才将刺藤皮砍出一个印子(痕迹), 怎也砍不断。刀斧都砍缺了口,第二天被砍的印子又长好复原了。袁大师亲自督战,反复如故。他觉得硬砍不行,只得另想办法。于是他就乔装成买牛的顾客住进了“牛市店”, 暗地观察大树和水池里的动静。一天半夜,他突然听见树上有说话声,支起身子仔细一听。有人问:“他们天天砍我们,咋个办?”另一个回答:“不用怕,只要他们不挂红布,不用铁钉钉木,随便他们怎么砍都砍不断!”袁大师急忙翻身起床,连夜叫人打制大铁钉,将刺藤死死钉在大树上。9 根刺藤终于砍断了,每根藤断裂处淌出汩汩鲜血来,有人却看见9条龙影飞往县城东北方向,藤断了,阴风散了,红日高照,哀鸣声消失了。大池的水却变红了,活像个硕大的血盆,人们说池内红水是9条龙的血水,开把这个池叫“九龙池”, 水池何时被夷为平地,已无从可考了。



从此阆中民间还有一个迷信习俗,如果家里有人久病不愈者,便误认为是周围的古树“精”缠身,便将邻近场镇、古寺庙或垭口上的大树上钉上门头钉或粑齿、挂上红布,或用斧劈、锯锯成伤痕就能治好病。此陋习在川北个别地方至今仍可看到。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阆中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