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天府书展阆中会场首发 一张“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成焦点
公路美学 发表于:2020-10-21 08:42:58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86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甘昕祎

10月20日上午,“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新书首发仪式”在阆中市图书馆举办。本场活动是由新华文轩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主办,读者报社承办,阆中市扶贫开发局协办。本次活动也是2020年天府书展的现场分享活动之一。《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作者、封面新闻主任记者席秦岭,到场分享她写作该书幕后的故事。阆中市扶贫开发局局长张建华,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吴定初,读者报总编辑蒋林以及包括阆中前供销社副主任席文奎、崇山观村“第一书记”杜战等在内的书中故事主角,出席了本场新书发布会。



国家级贫困县阆中市崇山观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脱贫攻坚以来,发生了可喜的山乡巨变。身为从崇山观村走出的女儿,席秦岭用新闻人的敏锐与敏感捕捉到了其中的细微故事,并花费5年多时间采访和写作而成非虚构作品 《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

“第一书记”读后:往事历历在目

《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这本书出炉后,得到多方读者热烈反响。阆中市扶贫开发局局长张建华在发布会上致辞中提到,他在凉水镇工作了4年多时间,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村一户都十分的熟悉,“我怀着十分期待的心情,一口气读完此书,是一种精神上的净化和享受,耳畔回响起崇山观村那熟悉的乡音乡情。”他赞这本书“是一本记录脱贫攻坚的好书,一本浓缩乡音乡情的好书,一本乡村振兴、展望美好未来的好书。席秦岭女士是优秀的阆中儿女之一,人在成都,心系阆中,对家乡工作支持很大,她专注于脱贫攻坚主题的写作,不仅仅是对家乡阆中的热爱,更为重要的是彰显了一名记者的历史使命感、时代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在《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中席秦岭描写了重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崇山观村“第一书记”杜战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个身材瘦削,皮肤黝黑,架幅眼镜,理着板寸,喜欢穿一件蓝色休闲西装的70后基层干部。2014年,经凉水镇党委研究同意,他被派驻到被市委组织部列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崇山观村做第一书记,代理村支部书记。在发布会现场,杜战也上台分享了他阅读此书的感受,“读了《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在崇山观村做第一书记时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映入眼帘,历历在目。”

切口很小 却打开一扇窗,一扇门看到整个中国

乡土文学一直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诞生了很多经典作品。作家、读者报总编辑蒋林从文学的角度对《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一代又一代作家,都在饱含深情地书写乡村,记录乡村。《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是作者献给故乡的礼物,是献给所有远离故土而又对故乡永远牵挂的人礼物。”从写作角度来看,蒋林认为这部作品“切口很小,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一扇门,让我们以另外一种视角看见整个中国乡村的变化。”



吴定初教授解读《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用了一个关键词“流动”,“这本书凝聚了作者浓浓的乡情,作者用细腻、生动的笔触书写故乡的山山水水,用叙事的手法描述了每一个小时候的伙伴,每一位老去的长者。让我们从一个村庄看到了我们的西部,我们的中国。”吴教授还从教育的角度评价,“对于研究四川的乡村教育史、中国的乡村教育史,研究四川的农村发展史、改革开放史,以及研究我们乡村脱贫攻坚史,《一个村庄的流动中国》是非常好的,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读物、一个成果、一个有价值的著作。”

“正是一个个普通的老百姓,撑起了我们乡村的现在”

由于行政区划调整,席秦岭家乡所在的“凉水镇”,被并入到了“石滩镇”。这让她感慨,“我是找不到故乡的人了。我心中的故乡,就是我们的院子,那座山,那条河流,那棵树,那些石头,那些美好的记忆等等。这也促使我有一种使命感,把我们村庄记录下来。”在返乡走访中,席秦岭发现,她的很多乡亲,都是被推动着去改变他们的生存环境,所以她去一家一家了解,他们具体的情况。” 整本书写下来,席秦岭坦言自己最大的感受是,“通过一次次返乡,回到自己的村庄,从中触摸到了我们国家的发展脉搏。而且,正是一个个普通的老百姓,撑起了我们乡村的现在。”

时代在发展,多年后,中国的乡村肯定又会发生很多变化。席秦岭说自己所记录的只是当下这个时间段,“未来,我们的村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可能需要新的记录者来记录。”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阆中, #四川, #成都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