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案例 四川篇⑨丨南充:“员工可以穿白衬衣上班了” 沥青混凝土企业的3个月蜕变
浪漫无边际缺 发表于:2020-9-19 08:09:18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78
为落实《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积极服务落实“六保”任务 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环厅〔2020〕27号)有关要求,充分发挥政务新媒体宣传引导作用,积极服务落实“六保”任务,促进全面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生态环境部政务新媒体平台现开设“帮扶案例”栏目,介绍各地生态环境部门落实“六保”任务、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两个正面清单”效能、帮助企业和地方政府解决环境治理方面问题和困难的典型案例,今天,我们推出四川省的典型案例第九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汲取相关经验。

8月13日,仪陇县工业集中区西阳坝工业园新型节能环保产业园,四川金朗达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下称“金朗达公司”)董事长陈刚看到自家钢结构厂正在建设、主要生产设备安装到位,心里按捺不住地欣喜。

“再过一个月就投产了,生产工艺升级后,企业员工可以穿白衬衣上班了。”陈刚说,在南充市、县两级生态环境局的帮助指导下,仅用三个月时间,他的企业“脱胎换骨”,从一个有多年历史遗留问题的小作坊,一跃成为年产沥青混凝土10.5万吨、水泥稳定土15万吨和乳化沥青750吨的现代化规模企业。

嘉陵江畔尘土飞扬

精准施策破解难题

金朗达公司主要生产沥青混凝土,位于仪陇县新政镇嘉陵江右侧岸线。今年3月,仪陇县对境域内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开展地毯式摸排,自查发现该公司沥青热拌站距离嘉陵江不到百米,涉嫌侵占嘉陵江岸线,且生产工艺及环保设施落后。

“企业的主要污染物是沥青烟气和拌合粉尘,还涉及废导热油危险废物,位于嘉陵江岸线,存在威胁嘉陵江生态环境安全的隐患。”仪陇县生态环境局综合督察股股长李坤容说,该企业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涉及仪陇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材料供应,所以,在具体处理中,既要做到生态环境保护,又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助力绿色发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经济发展双赢,不能简单粗暴一关了之。

企业的问题,也是陈刚的心头痛:年产能不过四五万吨,但却产生大量灰尘。“沥青原料都是露天用装载机运输,一到夏天根本压不住,灰尘漫天飞。”陈刚说,2018年他曾经到德国、法国考察,国外沥青混凝土企业封闭式的生产流程让他艳羡,“他们的员工都是穿白衬衣上班的。”

企业更新换代的迫切需要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刚性要求不谋而合,仪陇县生态环境局主动协调,会同多个部门,最终形成了项目搬迁至合规工业园区、旧有设施设备无害化拆除的方案。



南充市仪陇生态环境局局长刘正带队查看项目新址现场

3月18日,仪陇县生态环境局会同仪陇县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对该项目进行搬迁选址,现场察看新址周边环境状况,解决项目落地面临的实际困难。

联合指导跟踪服务

小作坊3个月内完成蜕变

项目也牵动了南充市生态环境局的心。3月31日,南充市生态环境局派出环保专家,与企业、仪陇县多个部门的人员前往成都市大邑县考察同类项目,研究搬迁后项目新生产工艺及污染物治理可行性,对生产工艺水平及污染防治措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并进行技术指导。



南充市仪陇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许明带领专家和企业人员考察成都市大邑县同类企业

“在治污方面,所有运输管道都走地下,对于烟气处理用等离子沥青烟气处理设备。”陈刚说,经过专家论证,烟气通过高压电解后可以只分离氮气和氧气,处理率达到97%以上。

搬迁后,项目总投资近1亿元,而环保设施投入达到1500万元。“可以保证二三十年不被淘汰,随着环保政策日益趋严,这个策略肯定正确。”陈刚心里有笔账。



原嘉陵江岸线热拌站项目拆除中

此外,仪陇县派专人对搬迁前督察停产拆除和搬迁后环评手续办理两个环节跟踪服务。疫情防控期间,采取专家函审方式对项目环评文件审核把关,电话跟进审批进度,确保环保审批坚决不拖项目进度。



搬迁后项目正在实施建设

6月2日,项目取得环评审批手续,并正式开工建设。目前,企业项目厂房正在建设中、办公大楼已基本完工,投产后,年产能达到沥青混凝土10.5万吨、水泥稳定土15万吨和乳化沥青750吨,实现了从小作坊到规模化企业的蜕变。

另外一方面,原嘉陵江沿岸沥青热拌站已按计划于8月底之前全部完成无害化拆除,目前正着手修复嘉陵江岸线生态。

供稿:四川省生态环境厅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