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红军之家 百年沧桑
乔微博 发表于:2020-8-10 18:53:06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417
原创:鲜晓军 红星故事

关注军旅警营公众号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红军之家 百年沧桑

— 我的父亲母亲—

百年纪念

(1920 — 2020)




父亲鲜明 (1920— 1988)

母亲陈中 (1930— 1973)



父亲母亲(1973年于大连)






父亲母亲的参军革命军人
证明书




1954年父亲(左)阔别20年后第一次回到老家,看望长征途中分别的爷爷、奶奶和三叔,同家人留下一张唯一全家福




1951年母亲参军后回到北京,和不辞而别的外公外婆及全家照的唯一全家合影



1971年全家在大连合影,也是全家唯一戎装照




红军之家百年祭



星火燎原巴蜀情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天府之国,巴山蜀水之间,我们的老家坐落在长江中上游,川北盆地南充营山县城小桥镇鲜家梁。

中华民族之鲜姓相传是殷舜后裔。武王灭商封箕于朝鲜得姓,回国迁居鲜虞(xian yu),其子取地名为姓氏,秦统一全国后始用鲜于复姓。鲜氏家族祖辈牧农,随时代变迁几经辗转迁徒,由湖广填川跋山涉水落户川北营山,传世后代,遍布全国。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夕,1920年10月,父亲鲜明(曾用名鲜宗奎,鲜中华),出生在四川省营山县小桥镇五里牌村一户普通贫民家庭。祖父鲜玉华,为生活所迫卖掉房屋,在镇上佃三间草房开小铺卖饭谋生。祖母鲜杨氏专理家务,父亲排行老大,十岁时读过两年私塾,因交不上学费,只好辍学去学铜工。全家没有了房屋和其他生活来源 ,依靠祖父店铺过着青黄不接的日子,被迫向当地周二老爷借银元举债度日。



我的曾祖父鲜朝伦,祖墓在老家营山小桥



老家茅居(父亲1962年摄于小桥)现址:四川南充市营山县小桥镇梯岩村。



1962年父亲第二次回到家乡,已年逾七十的爷爷奶奶(中坐),曾带领着二叔三叔(后排站立)及全家随红军转移全程走过万里长征,由陕北返乡。






1969年,17岁的我参军第二年,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母亲亲笔给我抄写了一份“我的家史”,让我继承传统,传承光荣。

(一)红星闪闪长征路







土地革命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霹雷一声震天响,来了救星共产党。

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开辟川陕根据地,第九军团许世友等率部在营山地区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府。父亲经常跑到镇上,跟红军战士一起玩的很熟。爷爷在土地革命中分得土地房屋,参加区苏维埃政府工作配合红军站岗放哨,认定了红军是穷人自己的队伍,将未满13岁的父亲送到镇上参加红军,在红九军27师77团营部当通信员。




1934年春,黄桷树发青的时候,四川军阀向川北根据地发起围剿。红军开始突围,边打边走。1935年3月,红九军追打刘湘川军至嘉陵江畔,在营部当通讯员的父亲找到经常烧水的老乡家里和自己年龄相仿的村童王胜,化装到对岸,巧妙的侦察到沿岸敌情,为营部选择突破口,顺利完成渡江战斗任务。这是父亲参加红军以后亲历的第一场战斗!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之际,毛主席唯一题词书名的《星火燎原》向全军征稿,2009年建国60周年,解放军出版社再版《星火燎原》全集,第13卷中收录了父亲撰稿的“小侦察兵”,文中讲述了这段鲜为人知的战斗故事情节。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实行战略转移。红四方面军虽取得反六路围攻的胜利,自身也遭损失。根据中央决定,为配合中央红军进入川西,放弃川陕根据地,于1935年3月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从此,踏上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之路。




长征路上历经艰难,父亲随红四方面军北上征战,南下再北上,翻越数座雪山、三次穿越草地,环境极其恶劣。几百米遇一具尸体,坐下去再也起不来并非无中生有。14岁的父亲长征中途曾染疟疾病(打摆子),被老炊事班长用炊马托出草地与死神擦肩。走出草地之后,父亲再也没见过这位老班长和那匹战马。以后父亲同战马结下不解之缘,这是后话。



(网络图片:长征途中的红四方面军部分红军战士)

1935年9月,父亲编入红四军12师后在西康绥庆丹巴镇加入了共青团【注】。先后两次亲历与一方面军会师(一次在夹金山,一次在瞻化),一次与红2、6军团(后编成二方面军)会师,看到壮观的大会师场面,父亲感到革命必胜的信心倍增,在一路行军作战最艰苦的时刻没有掉队。

面对敌军前堵后追的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发生路线分歧而分路。父亲在抵达黄河岸边正要脱鞋过河时,接到通讯员骑马挥手传来中央红军的命令,停止过河而继续挥师北上,避免了一场前途未卜的西进。后来还在同心城受到一方面军和红25军的慰问,最后终于完成举世无双的万里征程,胜利的抵达陕北。

红军撤离川北后,老家遭到了敌人的反扑,爷爷带领全家(奶奶,两位叔叔和小姑)随区苏维埃政府转移,跟随红军一起北上并全程走完长征。父亲在长征路上曾三次跟爷爷见面,队伍在行军路上没能跟家人多寒暄。直到解放后才同家人通信联系,得知除姑姑长眠于理番雪山脚下,爷爷带领全家抵达陕北后,又返回原籍,还被地主视为红军派回的探子。

跟父亲一同参加红军的还有舅爷杨全应,表叔宋德贵,可惜长征抵达陕北后都失去联系。全家只有父亲一人留在红军队伍中。



红星闪闪长征路,举家亲人踏征途,

前赴后继奠初心,红旗指引胜利处。



父亲长征胜利抵达陕北后的珍贵留影。


【注】文中父亲记述入团时地点是绥庆丹巴,由于缺少新旧地址比对,考证红军当年长征路线,可能是当时的绥靖,现在的阿坝藏族自治州属马尔康附近, 金川县大小金川的丹巴。

——护送徐总上延安



红四方面军西渡黄河的西路军一路遭到"马家军"围剿受到重创。父亲很少对外提起过,1937年初,在红四军军部警卫连任警卫员,抵达陕北后驻扎在甘肃庆阳一带。一次在执勤任务中,巧遇化妆路讨的徐向前站在路旁前后打量,当时国共服装相同不敢贸然确认是否自己部队的人,被哨兵带回盘问时要求见上级首长,恰巧被在场的耿飚参谋长认出原来是徐总。立即换装并连夜联系中央,父亲奉命与几位骑兵警卫员一起,骑马护送徐总安全踏上奔赴延安的征程。



父亲骑战马的威武风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暨长征途中

父亲历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27师77团公务员、通信员,红四军十二师警卫员,军部警卫员,经历反六路围攻、嘉陵江战役,并直接参加了南部、江油战斗,懋功、天全、芦山战斗,千佛山、夹金山战斗,甜水堡战斗等...
(二)抗战烽火为国酬

抗战初期身着八路军装的父亲




129师司令部旧址

1936年底“西安事变”后,全国掀起抗战高潮,父亲所在的红四军改编为八路军129师385旅。在陕西桥头镇出征时,为保卫延安部队一直驻守在延安周边,在陕甘宁边区担任保卫边区和党中央的任务,后来开到陇东分区庆阳驻防。为开辟和巩固抗战根据地,在党的作战(反摩擦斗争)、练兵、生产三大任务中锻炼了自己。在敌后环境中的抗战统一战线指导下,结合敌后斗争的形势,获得了学习机会。通过学习中国革命近代史,党史党建等知识,提高了自己政治水平。同时附带农业生产、挖窑洞、修永久性工事(筑城实习)。并参加了385旅军事教导队,至营连攻防战术的学习训练。经过一年严格的军事生活考验,不断得到锻炼提高,打下了牢固军事基础。1937年7月由共青团员转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延安时期的父亲
1941年边区环境较缓和即展开了大生产运动,在合水完成了扩军训练和生产自供自给的任务,并获得成绩。1942年以后,参加了整风运动,时常聆听毛主席、朱德等中央首长的讲课得到继续深造提高。一九四五年一月经三八五旅司介绍到抗大七分校一大队参谋队学习。接受政治军事理论教育,对司令部工作及参谋业务有了系统的学习了解,在学习中并受到(本校抗大报)登报表扬。直到“八一五”日本投降,斗志昂扬战斗在敌后的父亲根据形势需要立即另赴新的战场了。




抗大七分校业证书



抗大七分校旧址



这一时期,父亲和家人没有任何通信往来和联系,殊不知爷爷带领全家回到原籍,老家房屋家当被周二老爷一烧而光,并视为红军派回来的坐探受到监视。二叔新婚三天就被国民党抓壮丁应征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失利撤回到了云南。 滇缅公路上的惠通桥,是抗战期间各国外援以及日军从缅甸入侵中国的唯一通道。1942年二叔经英军炮校培训后,担任守桥炮兵(中尉军衔),在滇西会战惠通桥战役中,遭遇侵华日军突袭,战斗中负伤断残了右臂。这正是:红军之家踏长征,兄弟并肩赴征程,抗日分路驱倭寇,统一战线为国酬。







1954年,父亲回到家乡,与二叔仅此一张纪念合影。

为民族解放事业国难当头,抗日统一战线上的兄弟为国并肩征战, 背井离乡命系国家,我们红军家人的真实写照。






抗战后期身着八路军装的父亲


抗日战争时期

父亲一直坚持战斗在敌后,在385旅司令部任警卫员,教导队学员,陇东分区合水保安队分队长、分区司令部参谋,旅司令部收发,抗大七分校参训学员。

通过战争这所“流血的政治”大学校,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接受政治军事理论教育,受到严格的军事训练。在敌后艰苦环境下,为夺取抗战胜利争取到时间,大大提高了自身军政素质。

( 三)南北征战迎解放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初期的父亲

随着抗战的胜利,国共和谈破裂,党和毛主席从全国整个战局出发,认为解放全中国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决定把战略决战首先放在东北战场。父亲学期未满就到晋西兴县抽调到东(北)干(部)第一团任一股(作战)股长,由兴县出发直达东北,1946年初抵达吉林军区磐石县待命。东纵在长春召开团以上干部会传达东北作战形势,国民党先后占领四平长春吉林等城市,拉开了东北解放战争暨辽沈战役序幕。
47年初,父亲到吉北独立负责完成了协同榆树县政府领导土改、发动群众扩军征兵300余人的任务。并负责教育训练后带回吉东补充到部队。

四战四平枪声响 三下江南保临江

辽西会战显威风 北宁线上展英豪

决战黑山建奇功 湘西剿匪迎解放

挥师朝鲜创国威 猛进精神世代扬


从战争一开始,父亲就将学校学到的东西与实战相结合,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先后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四战四平攻开源辽西会战等重大战斗。



在最惨烈的黑山狙击战中,父亲司职师作战科,从九月十二日战役准备至十一月二日共计五十二天,两线作战。父亲自率领山炮营炮火支援,粉碎了东北敌军夺路南逃的计划。父亲至今还一直保留着当年战争时期的——作战总结。









辽沈战役及湘西剿匪时期的部分作战总结

辽沈战役硝烟未能散尽,父亲所在东野的部队改编为第四野战军,马不停蹄的参加了平津战役,大军南下湘西剿匪...。



1949年初,47军转入攻克北平之准备工作。在我军里应外合的攻势下,北平和平解放。父亲跟随部队从前门进京时不慎“丢失”一只派克钢笔,立即向当地警局报案。伪警察竟然"神速"办案,傍晚时将钢笔找回并送交部队。(下图:父亲着48式解放军装,胸前佩带着这支钢笔一直使用到建国以后60年代。)






在解放全中国大大小小的战斗中,父亲不乏也有带队侦察果断指挥等不少精彩的战斗经历和片段,但生前很少跟我们讲述。记得有一年,父亲的一位老战友,黑龙江省政协常务委员哈工大顾问李东光,改革开放平反离休后,来到大连看望父亲。两人一见如故,一起举杯开怀把酒忆当年,话匣子一拉开,我们才知道当年的作战、机要两位科长,曾经一起枪林弹雨中南北征战出生入死,曾为了一部电台,隔江对骂奔袭一夜;曾一起打了胜仗,用缴获敌军汽车上的酒精罐兑酒欢饮庆胜利,昼夜醉卧在战马拉着的爬犁上。



1950年,父母亲(左三、四)在湖南怀化留影。

1986年,《湘西剿匪记》《乌龙山剿匪记》影视连续剧热播之前,湖南怀化、新晃县史志办胡爱国等同志,来到家中采访。第二年正赶上电影和连续剧播放。平时只看新闻不看电视剧的父亲陪着全家从头到尾一集不落地看完。后来我们方如梦初醒,原来之前来访的客人正是来采访这段消灭百年匪患的激烈战斗史。我们也是第一次才知道父母在新中国解放前夕,双双亲身经历了这场远离我们已久而惊心动魄的真枪实战。

父亲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当年爸爸在怀化、新晃一带剿匪时,妈妈在师宣传队一次正在农村宣传,突然得到土匪来袭击的情报,立即迅速撤离,随后赶到的土匪扑了个空,否则妈妈可能就在那次战斗中遭到袭击,如果象影视片里面放映的情节不幸遇难,那样可就没有现在的你们了...。后来父亲所在部队在主力大军配合下,消灭了残匪头目姚大榜(影视片中“田大榜”的原型),向新中国交上一张胜利的答卷。



一九五0年九月140师419团湘西怀化剿匪庆功大会。




在“光荣属于毛主席的好战士”的会标下,父亲(后排左)和团政委谢维德手持“怀化救星”锦旗。



短短的三年解放战争的战火考验,父亲从一个基层指挥员迅速成长为具有勇敢果断,历经实战并积累一定指挥经验的我军中层优秀军事指挥员。



父亲收藏的解放东北、华北、华中南和47军党代会纪念章

解放战争期间

历任东北干部一团吉辽军区警卫团作战股长,吉辽军区司令部一科(作战)参谋十纵二科(侦察)副科长,纵队后勤队列(军务)科长,二十九师一科(作战)副科长,140师作战科长,419团参谋长。

亲身经历解放东北暨辽沈战役,四战四平,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并直接参与指挥了开原攻坚战斗,黑山狙击战斗,平津战役塘沽新河站战斗,湘西剿匪的宜昌、当阳战斗,怀化、晃县清剿等战斗。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