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万字“扶贫日记”,南充这位第一书记驻到群众“心”窝里

2020-6-4 09:37| 发布者: 123456914| 查看: 137

汪泽民 川报观察记者 蒲南溪5月29日,孟夏的清晨,一场大雨过后,让地处南充市蓬安县石孔乡姚家沟村仍旧有些凉意。沿着姚家沟村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来到村委会,只见村内一座座房屋错落有致,绿树环绕,流水潺潺,成片 ...








汪泽民 川报观察记者 蒲南溪

5月29日,孟夏的清晨,一场大雨过后,让地处南充市蓬安县石孔乡姚家沟村仍旧有些凉意。沿着姚家沟村干净整洁的水泥路来到村委会,只见村内一座座房屋错落有致,绿树环绕,流水潺潺,成片的水田里整齐嫩绿的秧苗,憧憬着稻谷的丰收场面,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徐徐展开。很难想象,这里几年前还是一个深度贫困的小山村。

村委会的办公室里走出一位女干部,她叫王玲,是蓬安县石孔乡姚家沟村驻村第一书记。初见王玲,她手中的笔记本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打开一看,“不忘初心”四个字写在扉页上,笔记本内工工整整地写着每天的日记,字里行间满满的百姓情结,记录下的不仅是入户所见所闻,更是一名名脱贫群众的真实感受。













扶贫从“致富路”开始

“现在村里不仅有了硬化水泥道路、安全的住房、干净的饮用水,还有了稳定增收的致富产业……”这是姚家沟村“第一书记”王玲工作日记里的一段话。驻村扶贫近两年时间,王玲不仅是姚家沟村巨变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

姚家沟村地处蓬安县石孔乡西南,是个半丘陵半石山区的旱山村,村里基础设施薄弱、没有骨干产业支撑,村民基本靠天吃饭。王玲刚来的时候,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193人。







2018年7月,刚休完产假回到工作岗位的王玲,被蓬安县就业局分派到姚家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这一驻就是两年。来到姚家沟村的第一件事,王玲走遍了当地8个村民小组,225户727人。“那时,还有一个村民小组不通水泥路,一下雨我们只能穿着筒靴去入户走访。”回忆起刚来的时候,泥泞的道路和艰难的走访,让王玲记忆犹新。







挨家挨户跑,王玲越跑心里越没有底,怎么解决这些人的贫困问题?道路要修,饮水要保障,产业要帮扶……那段时间王玲急得觉都睡不着。







致富之路,交通先行。面对这样的情况,王玲和村委会干部决定从修路开始着手改变姚家沟村面貌。为了把路修好,王玲一遍又一遍的深入道路沿线被占地村民家中做工作,磨破嘴皮子,跑烂鞋底子,每一米道路都洒满了她辛勤的汗水。







“2019年1月11日,星期五。4社的道路终于修好了,看着走在硬化的水泥道上洋溢着笑容的村民,我觉得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解决了路的问题,王玲又开始谋划姚家沟产业发展。2018年姚家沟村“摘帽”后,要怎么促进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在王玲的日记里,记者找到了答案:“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园”。

“2019年3月28日,星期四。产业园目前设施设备均已到位,饮水吃食都是全自动化设备,现在只等仔猪入栏。”

“2019年6月4日,星期一。到产业园与负责人黄明光交流,帮助去争取政策支持。……他们表示愿意支持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

“2019年10月8日,星期二。目前产业园以调试完成,首批仔猪已入栏,现有生猪接近2000头,我们村猪场肯定会有更好的发展,也能带动我们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现在,蓬安县逢源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姚家沟村新建的养猪产业园,占地12亩,投入资金300余万元,预计年出栏生猪5000头。通过专业合作社+业主+贫困户的模式,有效带动贫困户49户193人脱贫增收,成为了姚家沟村的支柱产业。







“小王书记”成了村民的“家人”

在王玲的“扶贫日记”里,记着许许多多家长里短的“干货”。记者随机采访,王玲便带着来到贫困户姚先联家里。同行的还有驻村工作队队员伊杰。

“小王书记,你们又来啦,快进屋坐!”见到“老熟人”来到家里,今年76岁的姚先联热情的招呼着。

“姚叔,怎么没看到李姨,她的身体恢复得怎样?”“恢复挺好的,今天天气不热,她和我女儿去地里干活去了。”亲人般温馨氛围里,王玲拉着姚先联的手聊起了家常。

“多亏了小王书记,不然我老伴人可能就没了。我们现在都把她当家人看待。”说到这里姚先联有些哽咽。

时间拨回到2019年5月。王玲在她的扶贫日记这样写到,“2019年5月29日,星期三。之前去过很多次姚先联家,李秋碧一直说肚子痛。我们在村上待了那么久,发现村上的老人对医疗很有误区,相信熟人、私立医院,延误了治疗不说,还花了很多冤枉钱。在我们多次劝说后,这次终于愿意去医院。”

去医院一检查,出大问题了,李秋碧被查出患有直肠癌,得知这一消息后王玲和伊杰立马联系医生,安排手术。

“2019年9月17日,星期二。李秋碧术后恢复其实不错,目前化疗情况也很理想。但她心态不好,听到其他人说她活不长了,内心充满了恐惧。为了老人能尽快好起来,我要多关心她的心理状态,多开导她。”

“2020年4月2日,星期四。李秋碧的伤口恢复不好,出现了伤口疝。县医院告知,这个手术医院没人能做,需要从外面请医生…….上午和伊杰商量李秋碧的病情及处理办法时,突然想到,以前贫困户杨维华在中医院做过类似的手术。伊杰马上联系了中医院,医生表示能做。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像这样的事例,在王玲的日记本太多太多了。嘘寒问暖、送药就医、跑腿帮忙…….这个一开始被村民们认为根本不会走进他们生活的瘦弱“小女生”,用两年的实际行动,以真心换真情,一点一点地走进他们心里,成为了他们口中的“家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0条评论 137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最新评论